能對付用,那就吃藥,保持現狀,讓病人對付用。
要不就是另外一種辦法,開刀做手術,把病變壞死的臟器部位切除掉,留下一部分接著用。
實在不能保留就全切。
不得不說這些辦法,確實能夠保住病人的生命。
但從生活質量上而言,可以說絲毫沒有!
吃藥的病人,一般都要保持終身服藥,而切除病變髒器的病人,在身體機能方面肯定是有所退化的。
但對醫生們而言,只要能夠保住病人的小命就足夠了。
可何方舟帶來的確實一套全新的理念,那就是把病變的臟器直接整個替換掉。
以前外科醫生那些摳摳搜搜,修修剪剪,縫縫補補的手法全都不要了。
一個醫生從醫學院博士畢業,都已經快三十歲了。
還要在醫院做幾年的住院醫,給大醫生打下手,在主任醫生給病人做手術的時候,只能在旁邊拉鉤看著。
為啥?就因為這手術是需要掌握熟練技巧的,從看,到上手,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磨鍊,才能從一名住院醫蛻變成一名合格的主治醫師。
可這個過程是在太長了,對醫學生而言,大半的年華都花在理論學習,和理論到現實的學習上了。
而且學習手術,從入門到熟練,從最簡單的闌尾切除,到後面複雜的肝臟,心臟類的手術,又要十年的光景。
所以一名醫生到達真正的黃金職業生涯,最起碼都要四十歲。
也就是說從上大學,到職業巔峰要二十年的時間。
而這二十年裡,醫生的人生也會發生很多變故。
二十年的跑腿打雜,意味著收入會很少,而現在社會風氣有這麼浮躁,房價動輒就好幾萬一平。
娶老婆,人家動不動就要你有車有房,還要你幾十萬的彩禮。
你說有多少醫生,能夠甘受清貧度日的?
就算他在倒搭職業巔峰前,娶妻生子了,那他撫養子女要不要花錢?
給父母養老要不要花錢?
難道就只能等到他到達四十歲以後,才讓他的收入,配上他的地位嗎?
這期間,又有多少有天賦的醫生,因為耐不住這樣的苦,轉行被淘汰?
這就是一種人才的浪費!
而何方舟帶著他的新技術的出現,那絕對是給醫學界帶來了一場革命。
老派的醫生們,對何方舟帶來的新技術,自然是極力反對的。
因為何方舟乾的事,說白了就是把外科手術代入了簡單的傻瓜模式。
只要你按照標準流程,誰都可以操作了。
而這對於那些已經在某個領域莫怕滾打了幾十年的老醫生而言,這就是要他們的命呢。
要知道他們混了幾十年,才掌握了一門手術的技巧,可現在何方舟的出現,就直接把他們引以為傲的技術,全都淘汰進入了歷史垃圾堆。
而對現在的醫學生而言,何方舟的出現,那簡直就是他們命裡的福音。
何方舟,簡直就應該被尊稱為現代醫聖!
他和他的學術,那絕對是顛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