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粗糧搭配的方式,會保證熱量更低,而且更加健康。
這對有減肥需求的肥胖人群,和有健身需求的人群,都非常友好。
雖然價格高那麼一點點,但換來的確實更加健康的飲食。
這就讓名廚製造在國內的口碑是更上一層樓。
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們已經開始著手製定中式快餐的標準了。
在看到名廚製造大火之後,現在國內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了很多中式快餐連鎖企業。
名廚製造開創了一個新的快餐市場格局,可恨的是他賺了錢,還特麼不上市。
那些原本準備賣他股份的遊資,又拿他無可奈何,那怎麼辦?
難就投資跟風唄!雖然這樣週期可能更長,見效可能更慢,但好歹也算是一條好路子啊!
國人最擅長的就是跟風了。
於是最近兩年,國內就有無數的資本,開始蜂擁進入餐飲業。
而且走的,就是名廚製造的路子。
餐飲界的門檻本來就低,只要你砸錢,就沒有模仿不了的店。
於是最近兩年,各種打著擦邊球的名廚智造,明廚製造等等快餐連鎖紛紛出現。
在國內也是一開就是幾百上千家,裝修風格基本和名廚製造雷同。
甚至連選單,和招牌快餐也都一模一樣,也採取的是中央廚房配送模式。
可就是口味不一樣,但這一點,他們卻從價格上找補了回來。
說實話,這些企業的出現,對名廚製造還是造成了一定衝擊的。
畢竟國人對價格還是很敏感的,尤其是當處於經濟下行期,很多消費者都開始消費降級的時候。
有這麼些替代快餐店的出現,也讓他們多出了很多選擇。
但價格低了,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這些快餐店用的料自然也就差了。
最近一年多以來,各種中式快餐店食品安全不達標的問題,就被媒體頻頻曝光。
這對中式快餐行業,就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雖然這根本不會影響到名廚製造的江湖地位,畢竟他們是這個行業的標杆,是業界的扛把子!
但看到國內中式快餐業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卻被這些眼裡只有錢的黑心商人給搞成這樣,這也讓名廚製造非常痛心。
於是他們已經開始著手製定這個行業的入門標準了。
而首先他們就是從飯菜的標準上開始入手。
比如某個菜品,採用的都是什麼菜,這菜收購的時候必須要達到什麼標準。
而且每份飯菜的分量,必須公示,米飯多少,菜分量多少,甚至裡面的肉是多少克,才是多少克。
都必須明示,最最關鍵的是,他們給每份這樣標準的飯菜做出了熱量標的!
這可以說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創舉。
要知道以前很多人一直說西式快餐要壓過中式快餐一頭,為什麼?
就是因為人家徹底的工業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