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過了幾個坑之後,他就有點沮喪了。
因為這車的底盤反饋,真的是太棒了。
一些小的溝溝坎坎,根本不給底盤反應的機會,輪胎懸掛就給你過濾掉了。
根本不會讓震動傳遞到駕駛艙裡,而過一些大的溝溝坎坎的時候。
這車的底盤也非常有意思,前頭會很軟,並不會讓人不舒服。
可後面又會變硬,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抵抗溝坎傳遞上來的震動。
這樣車子開起來的時候,過一些坑窪地帶的時候,就會象小船一樣來回晃動。
但又非常有支撐敢,讓你開起來感覺信心十足。
這種感覺弗蘭克簡直太熟悉了,這不就是他們美系車追擅長營造的底盤豪華感嘛!
開車像開船,那種底盤的韌勁,就正是他們老美最先調教出來的。
後來被德國人學去之後,給發揚光大的!
要說起汽車的底盤調教,很多人都會說德系車如何如何豪華。
可實際上,買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在底盤上牛掰的,其實是米國人。
畢竟最先搞出豪華車概念的就是米國人。
而二戰之前的德國,雖然也有賓士和寶馬,可那時候的賓士寶馬,還不像後世名氣這麼大。
那會兒的賓士寶馬,也只能說做大馬力發動機很牛掰。
而近現代豪華車的鼻祖,其實是米國人搞出來的。
二戰之後,隨著國內經濟繁榮,米國誕生了一系列的豪華車。
什麼龐蒂亞克,什麼水星,什麼凱迪拉克等等。
那時候這些車子對豪華的定義,無一例外就是一個字,大!
動不動就是五米多,甚至六米的車長。
然後就是內飾用料一定要豪華,真皮沙發,木紋內飾板,統統給你用上。
在之後,就是底盤啦!
要講究開起來晃晃悠悠,要像開船一樣,讓駕駛員感到底盤的韌性,還要有足夠的支撐敢。
這就是美系豪華一直強調的底盤調教理念。
甚至當年大眾的總裁也是在坐了林肯之後,才誕生了要打造一個比肩美系的豪華品牌的想法。
銆愯鐪燂紝鏈€榪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榪芥洿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寵壊澶氾紝 瀹夊崜鑻規灉鍧囧彲銆傘€?/p>
然後才有了那輛精益求精的輝騰……
後來老美這套底盤調教的理念,就被德國人學去了。
當然歐洲人比老美更會搞營銷,然後賓士就抓住核心,一個勁猛炒自己是汽車鼻祖的理念。
至於寶馬,則是在一個勁的強調駕駛樂趣云云。
至於老美,則是因為不太關注油耗,一直喜歡搞八缸機的原因。
在後來被突如其來的幾次石油危機給重創了。
那之後人們都知道美系車是油老虎,然後美系車就漸漸沒落了……
可雖然豪華車的頭牌,是被賓士和寶馬還有奧迪給搶走了。
但實際上在老美的心底,不管怎麼說,最好的豪車,還是他們歐洲表親造的,這就已經足夠了。
尤其是說起老美的人口組成,他們的白色體系裡,超過百分之六十都是日耳曼系的移民呢…
2318 豪車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