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時的老百姓也真的是沒得選,只能捏著鼻子忍了。
隨後就是隨之而來的網路電商時代,給了這些偽名牌來了致命一擊。
很多動不動就幾百上千的商務男裝,這下全都成了積壓產品,根本就賣不動了。
網際網路上大把,一百多塊同質量的衣服,老百姓有不傻,憑啥為你買單?
還有那些偽名牌的運動品牌也是一樣,很快就在電商大潮的衝擊下嗝屁了。
不少企業都風光不再,也就只有安踏一家,靠著資本營銷,收購了多家外國快倒閉的小眾品牌。
然後炒作情懷,在國內反而活了過來。
可即便如此,這些企業,依舊是沒什麼好名聲。
因為隨著人們視界的開闊,人們多這些品牌,也已經是看透了。
就比如以前大家只知道阿迪,和耐克的衣服鞋子貴,可為啥貴?
大家都說不上來,反正就是覺得人家衣服鞋子穿的舒服,用的料子好。
可國內品牌的衣服鞋子,質量就是不行,穿兩天不是開線,就是開膠。
要不就是悶熱不透氣,為啥會這樣?
等到網際網路時代到來,資訊越來越扁平化,當人們可以透過網路,查到人家阿迪和耐克的年終財報之後。
大家總算是明白了,為啥人家這些大牌子牛掰!
以往的印象裡,大家總覺得耐克和阿迪不過就是外國做衣服和鞋子的品牌,能有啥技術?
可等你看了他們的財報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人家每年都會花幾十個億去搞研發。
你看耐克的鞋子為啥舒服,因為人家有氣墊的專利,甚至人家還開發出被禁賽的跑鞋。
穿著這種跑鞋的運動員,接連破了好幾個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搞到最後,長跑委員會不得不禁止運動員穿這種鞋參賽。
表面上聽起來,好像耐克倒了黴,可實際上這不就是一種變相給耐克的宣傳嗎。
就是在告訴大家,耐克的鞋子牛逼,穿了不光可以提升速度,關鍵是還穿著輕便不累。
同樣阿迪也從巴斯夫那邊採購了BOOST減震顆粒,來對抗耐克的氣墊鞋。
就是靠著這樣對技術的追捧,人家才各自推出了自己的主打產品。
正因為有這樣產品,廣大消費者才願意話高價,為這兩個品牌的鞋子和衣服買單。
因為人家的衣服和鞋子,不僅僅只是有牌子,關鍵是真的有東西。
穿著就是比其他的鞋子和衣服舒服,這就是產品力。
就這樣一樣兩樣,越來越多的產品,都具備了產品力。
然後越來越多的人購買這種有產品力的商品,最後就會對品牌形成一種信賴。
時間久了這種信賴就成了信仰,然後信仰就會轉化成這個品牌的品牌力!
這就是人家的產品,隨隨便便就能賣出去七八百一雙的主要原因。
哪怕我們的各種電視新聞都已經揭露了,他們這些鞋子和衣服的成本,也不過就是幾十塊。
可卻依舊有無數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原以為人家的產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