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萬老師拿著電腦,看著從機器人裡讀出來的資料包。
周圍圍著他的一幫學生,他們都是參與過這款機器人系統設計的團隊。
不過說實話,他們即便是參與了機器人的設計,其實也就是打了個下手而已。
只是做了一點邊邊角角的外圍工作,真正的具體內容。
無論是從硬體佈局設計,還是機器人操控系統的設計,其實都是人家星火科技那邊一手完成的。
王老師名義上是哈工程的老師,可實際上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星火科技的高階工程師。
他在哈工程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這所學校培訓隊伍。
他帶隊的那些學生,都是那所大學裡的博士生,將來會留校當老師的。
幾乎所有人都和學校簽了合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被調入到這個團隊裡面。
這些人可是學校未來會當做核心人才來培養的!
可能誰也想不到,怎麼一所最北邊的內陸城市的大學,會和海洋有著這麼深厚的關係呢。
這就是大家不瞭解這所大學的來頭了,事實上這所大學,可是當年我們國內最頂級的大學。
後來的國防七子,都是從這所大學裡拆分出來的。
而這所大學現在雖然已經淪落成了一所211大學,可他的水下機械化的一些科目,卻依舊是我們國內最好的。
可以說我軍的潛艇,幾乎都和這所學校有關係。
而我國下潛最深的蛟龍號,就是出自於這所學校的手筆……
儘管這些年,被南方的一些大學,挖走了不少人才,可這所大學的底蘊還在的。
另外一方面,也正是因為這所大學的王牌專業,相對比較冷門,所以被挖的也不是那麼慘。
畢竟他們的王牌專業,大多都和國防,和軍方有關。
研究的專案,也比較偏軍用,如果能夠在民用領域創造巨大利益的話。
恐怕這所大學的老師,也和其他北方院校一樣,早就被南方學校給挖的慘不忍睹了。
不過也正因如此,這所大學最近是越發重視和星火科技的合作了。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想淪落下去的話,就必須要留住人才。
而想要留住人才,那你就要有硬核的拳頭學科。
而這種學科,今後可不能僅僅是偏軍方的,更要兼顧民用,能夠創造經濟效益。
畢竟學校要發展,老師們要吃飯,你總得給老師們提高待遇,這樣才能留得住人才的。
所以當此前星火科技提出說,想要搞一個水下專案的時候,這所學校就毛遂自薦的找上了門來。
不過他們也確實有這個資本,因為全國數下來,在水下科研方面。
要說玩得轉的,除了他們,還真就沒別人了。
不過即便他們在水下的科技方面,可以說領先全國了,但是在星火科技面前也依舊是個弟弟。
這次的開礦機器人這一塊,他們只能是跟在星火科技身後的小跟班……
不過這個小跟班,可絕不是白跟的。
哪怕是給星火科技打個下手而已,可他們卻也從星火科技那邊學到了不少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