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在國際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論調…
在倫敦艦隊街的某個交易所內,幾個穿著西服的大鬍子外加一個黃面板的小矮子,正圍在一張圓桌前談論著什麼。
而這些西裝革履的傢伙,就是蘇格蘭銀行,還有荷蘭皇家銀行,野村證券,還有英美礦業的商務代表們。
別看他們的職稱看起來好像是銀行家,可實際上他們就是英美日資本的代表。
國際上的銅價每天開市前,都是他們在這個會議室裡商討過後就拍板定價的。
此前日本人曾經試圖挑戰過英美資本的地位,並且在某個時間段還差點就成功了。
可惜最後還是被他們聯手給絞殺了,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手裡掌控著全世界最大的銅礦山。
不過雖然日本人的挑戰失敗了,但他們還是在這個領域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所以在這裡也有了他們的一席之地。
世界十大銅礦山,銅國五座,秘魯三座,外加墨西哥的一座,幾乎都是被他們控制的。
只有一個俄羅斯的銅礦山,沒有被他們染指。
可即便如此,全世界每年一共也就生產2040萬噸左右的銅,而他們就控制了其中超過一半的產能。
所以他們就能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當中,牢牢掌握著銅的定價權。
最近幾年來,國際銅價是連年上漲。
早在十年前,國際上的銅價,曾經一度下探到三千三百美元每噸左右。
那個時候可是咱們的一段黃金時期,可是隨著國內大規模的拓展基建。
這國際銅價也是跟著一路扶搖直上,到了2014年的時候,竟然已經上漲到了七千多美元每噸左右。
這主要也是跟咱們國內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
大量的高速鐵路建設,以及國家電網開始更換裝置,大量使用特高壓輸電裝置等等。
這些都加大了我們對銅的進口,此前咱們還曾經和北邊蒙疆國達成過一個協議。
要從他們那邊進口銅礦,畢竟他們那邊最近發現了幾個特大的銅礦。
可惜合同都簽了,最後那邊卻撕毀了合約,讓咱們損失不小。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歐美資本在背後作梗,而蒙疆國到後來也才明白,他們也是被歐美資本給涮了。
因為他們撕毀合約之後,才發現原來歐美資本承諾給他們的投資,並沒有如期而至。
之前答應他們幫忙開發銅礦的,可後來人家的錢也沒到位。
因為就算開發出來,他們才發現,他們也沒有了市場。
咱們寧可從海外大量進口,也不再找他們做生意了。
原本以為自己改把礦開採出來,就可以自己隨便定價,然後在賣給咱們。
可後來他們卻發現,美夢落空了,他們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
結果就是他們空守著金山,卻在要飯,偌大的銅礦和煤礦,根本就沒人開採,也沒人買。
而歐美資本,這時則是有故意把國際銅價給推高了不少。
而咱們這邊因為確實有需要,所以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從海外進口。
那段時間,咱們平均每個月都要從海外進口十五萬噸左右的銅精礦。
也就是說每個月都要在這些銅精礦上花掉幾十個億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