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電動拖拉機因為沒有柴油機和傳動系統,重量就更輕,體積就更小。
而且節省出來的體積,可以裝更大容量的鈉電池,還可以裝更大扭矩的電機。
這樣一來,一天下來幹八個小時基本沒什麼問題。
而一天的用電,也不過就是十度左右。
如果拿回家,等到晚上波谷時期充電,一天電費也就是十幾塊錢而已。
當然如果自家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那用電就更便宜。
而且電動拖拉機在後期的養護方面,因為不用油水更換什麼的,成本自然也就更低。
充其量也就是每隔幾萬公里,換一些易損件而已。
對於農民而言,養護成本非常的划算。
這還算是中大型農機,如果是小型化的農機,那就比如只有吸塵器大小的擔任操作農機。
類似手扶拖拉機的造型,當然要小很多。
一臺既可以完成深耕,又可以完成插秧,甚至到了秋天換上刀具之後,還可以完成收割。
可以換電池充電,也可以在地頭拉一根電線,只要電線跟得上,就可以直接供電操作。
這樣的農機,價格也不貴,老人小孩都能用。
在肖鋒和設計人員看來,這樣的單人農機,在將來在我國將會有著很大的市場。
不過這些農機的前提就是一定要皮實耐操。
畢竟本來工作的環境就相當惡劣,有的是旱田,有的是水田。
還有的是天寒地凍的環境裡就要出來工作,有的則是在極度高溫的環境下要繼續工作。
所以對工業設計,以及耐用性方面都是考驗。
這要是其他公司,每個十年八年估計都拿不出什麼穩定產品。
但是對於星火科技而言,這些都是小菜一碟。
尤其是他們的克隆工程師,那可都是有著領先這個時代幾年前科技知識的科學怪人。
要知道他們的本體,可都是星際時代最偉大的工程師群體。
那些工程師設計出來的機械,需要工作的工況環境,可比地球上惡劣一萬倍不止。
最起碼在外外空環境下工作,那都是稀鬆平常。
外太空啥環境?絕對零度,也就是零下273度,這是先決基本條件。
然後就是耐輻射衝擊,耐小流星撞擊,耐深寒,耐高溫等等……
可以說隨便一樣, 都是足以讓現代地球上的科學家絞盡腦汁才能解決的問題。
可是對那些科學家而言,那都是基本操作,小菜一碟。
所以讓那些科學家的哪怕是克隆體,來設計這種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石器時代’的農機和農具,簡直就是一種人才浪費。
所以這些克隆專家都不屑於出手,只是把這些工作任務,交給了他們身邊的學徒。
作為他們的一個日常作業而已。
而那些肖鋒精心培養的地球學徒們,對於這樣的工作,可是喜不自勝。
畢竟這可是為數不多,可以讓他們練手的好機會。
所以這些工程師,可以說組團之後廢寢忘食,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設計,並且交出了驗證機。
雖然只是驗證機,但這已經足以說明了他們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