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以往傳統的農民,和工人,在他們的農場裡肯定是不好使了。
而這些新工廠和農場,不出意外的話,將來還是能吸收大量的勞動力的。
比如收割玉米,這玩意就比較費事。
因為玉米是種在光伏板下面,所以不可能採用大規模聯合收割機械。
只能使用小型的農機,而這些農機操作手,就需要他們自己來培養了……
說起農機農具這一塊,可以說一直是我們的弱項。
不管是大型農機裝置,還是小型的農機裝置,我們都要大量從國外進口。
其實這也和我們以往傳統的農業思路有關。
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土地大多是私人承包,每家每戶就有個一兩畝,所以也沒必要大量使用農機裝置。
而且農民們大多認為使用農機裝置更費錢,本來現在耕種的成本就高。
每年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的成本就已經不少了。
如果在使用農機裝置,那算下來一年基本就白忙了,一畝地根本就賺不了幾個錢。
所以很多農民都寧可自己辛苦一點,也不願意購買,或者租用農機。
而我國適合大規模使用農機的地區,也就只有東北平原等少數有大農場的地區。
其他地區,農機並沒有大力推廣開來。
這也是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始終沒辦法提升上來的主要原因。
而且也大大阻礙了我國農機用具的研發,因為根本就賣不出去。
尤其是大馬力拖拉機,或者牽引車這一塊,我們都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
而隨著名廚集團開始進軍農業,這農機農具這一塊,自然也引發了他們的重視。
不管是從耕種,還是收割,他們都自然不可能再向以前一樣,大量使用人力。
除非是在某些特定的沙漠化場地裡,也就是在前幾年需要固沙,固土的階段,可能會大量使用一些人力。
其他地區,像蒙疆省這些半沙漠化的地帶,他們自然是要大量使用農具的。
而且因為有著自身的優勢,他們自然也不可能使用傳統的農具。
比如以前那種柴油機的農具,他們自己就是做光伏發電的。
可以說電力成本對他們來說,幾乎無限趨近於零。
所以在肖鋒的指導下,他們自然是要研發出大量的電動農機農居。
比如電動插秧機,電動收割機等等。
而且這種電動農具,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小型化。
要更加輕便,首先就是要適合攜帶,稍微大一點的可以裝車運輸,一輛皮卡車,或者五菱宏光就足夠。
另外一種小型的,甚至需要能夠單人攜帶,幾十公斤就足夠。
這樣就能滿足我國很多地區複雜的應用場景。
其實這種小型農機早就已經有了,尤其是單人操作的插秧機,和收割機。
在我們的鄰國日本,早就已經用了幾十年了。
按說日本的農業環境,其實相對我們而言,要更加惡劣。
因為國土面積狹窄,可耕種的土地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