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量使用新能源,還能順帶著,讓咱們在一直被外國收割的汽車領域,走出咱們自己的新路。
研發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這樣就盡了最大可能不被外國人割韭菜。
而且一旦咱們國內使用更多的新能源,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
這樣咱們的能源安全,就也能更加得到保障。
所以在前幾年,咱們國家就大力推廣了煤改氣的政策。
並且也開始逐步關停,減少燃煤電廠的使用。
可問題是,減少這種高汙染電廠的使用,總需要一個過程。
而且在這期間,你還要面對不可預測的自然環境變化。
就比如今年前幾個月,我國很多省份突然遭遇的電能短缺的問題。
看似說因為疫情緣故,倒是燃煤價格暴漲,倒是電廠能源緊張。
可實際上,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那段時間,整個北半球地區的西北信風帶,也不知是何故,突然斷了電…
以前一年四季都吹個不停的西北風,那幾天突然就能量爆減。
所以我們佈置在海上的很多風力發電的大風車,就突然不轉了。
這就導致很多省份的電網壓力陡然暴增,一方面是供電需求不變,可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風電突然中斷。
而且這情況可不止發生在我們這邊,在歐洲地區大量使用風電的,德國,西班牙,和丹麥等國也同樣遭遇了這種麻煩。
直到一個星期之後,突然中斷的西北風,這才又吹了起來。
所以這就是使用新能源電廠的代價,因為你總是要面對一些意想不到的季節性變化。
另外一方面,則是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就比如現在全球都遭遇的能源危機,早在一年多前,國際原油的價格都曾經一度跌成了負價。
而且天然氣的價格也跌到歷史新低。
可誰能想到,一年之後,原油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八九十美元,甚至已經創出了近十年來的新高價格。
至於天然氣,那現在更是陷入了全球緊缺的局面。
而掌握資源的國家,則是一點都不愁,雖然不敢說是坐地起價。
但能源價格, 一天三漲,那總是免不了的。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肖鋒覺得,我們的能源安全,不可能全面一來別人。
而且按照目前的新能源發電裝置的裝機容量,和發展趨勢而言。
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之內,我們這邊所有的燃煤熱電企業,是不可能完全被淘汰的。
而且即便是我們建造的新能源發電裝置,已經能夠滿足了我們國內的全部用電需求。
可那些熱電廠,和裝置也不應該被全部拆除。
應該保留相當一部分下來作為應急。
因為這新能源發電裝置,在極端天氣的環境下,那基本就是廢廢的。
就比如去年的亞美利加的德州地區,冬天就發生的極寒的狀況。
雖然只持續了一個禮拜,但整個州卻都被這次極端寒流襲擊,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