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具體怎麼領會,那就看德國人的悟性了。
而VW的代表回去之後,沒用多長時間就徹底想通了。
此前,隨著咱們國內規定的放開,他們原本是打算加大對南北大眾的控制的。
原本他們是想增加一些投入,然後掌握這兩家公司的絕對控股權的。
可是這次之後,他們就打消了那些想法。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離開了這兩家本地的國企幫扶,那麼哪怕他們的技術再強。
可在兔國的市場,也要不了多久就得嗝屁。
君不見,死在前面的福特就是下場!
而且這次他們也徹底改變了對這兩家合作伙伴的態度,要說以前他們可是相當傲慢的。
一直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的德行,關於車型的設計,用料什麼的。
都得他們德國人說了算,咱們國內的工程師,根本就別想參與進去。
可是這次他們對車型的設計,是進行了全開放。
而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一方面,他們已經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
畢竟按照目前兔國電動車的發展趨勢,要不了幾年,燃油車就沒得玩了。
甚至就連他們自己的本國的汽車公司,今年也都在搞大動作在謀求轉型。
未來他們也要大力開發電動車了,可是在電動車領域,兔國已經走在了前面。
所以燃油車這一塊,也沒什麼好遮掩的了。
其次就是為了表明一個態度,你看我對兔國的合作伙伴還是很重視的。
可實際上,也是因為他們之前過度消費了兔國消費者的情懷,導致口碑透支。
這時候不得不作出一些改變,來改變他們在兔國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至於能不能達到他們預想的效果,他們也不知道。
但現在最起碼姿態要做出來。
而至於第三方面嘛,就是為了像光洋採購機床……
你沒聽錯,他們也要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了。
以前他們在國內的工廠,就是在南北大眾建的廠區。
都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必須採購全套的德國生產線的。
那是因為德國人有著自己的驕傲。
而且在兔國,也沒有比他們更好的機床裝置。
可是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見識到光洋機床的生產效率之後。
德國人是真的慌了,人家的效率比他們整整提升了四分之一啊!
這就意味著,單位時間內,人家的生產效率更高,成本就更低。
而且隨著電動車的流星,傳統車企也在進行轉型,而轉型首先要學的不是別的。
就是營銷手法。
比如新能源車,幾乎都沒有4S店,人家就是取消了中間商,直接讓利給消費者。
正是這樣的打法,讓這些電動車廠商,很快就佔據了一部分市場。
贏得了消費者的歡心,而傳統車企,也已經有人率先跟進了。
比如兔國的一些車企……
而現在大眾,也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