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看,他們連汽車用的28奈米晶片的技術和裝置,都不賣給咱。
可前段時間,咱們這邊傳出風聲說是在光刻機領域即將突破,馬上就能自產28奈米光刻機了。
你看一些企業立刻就鬆口了,要在國內建一個28奈米晶片的生產工廠,要加大投資力度云云。
反正就是你如果不能自產,那我就不賣給你裝置,只賣給你成品。
可一旦你能自產裝置了,那我就把我的裝置用更便宜的價格,甚至打包,打折賣給你。
目的呢,就是要把你自己的研發部門給擠垮,讓他賺不到錢,在也沒錢搞研發。
這套路,那些歐美企業當年都不知搞了多少遍了,而且大多數時候還都是屢試不爽。
確實坑了不少國內的研發機構。可惜每次還偏偏就有人上當。
而日本也是一樣,他們可以說是中級精加工產品領域的守門員。
一旦咱們在精密加工領域有所突破,那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們。
因為他們的技術底蘊,畢竟沒有西方國家那麼深厚。
哪怕在電子產業鏈領域,他們在某些單品方面,確實是非常有優勢。
但實際上在機械這一塊,他們還是個弟弟。
在中小型通用商用機床領域,他們可以靠著價效比橫掃全球。
但如果真正進入到高階機床領域,他們就是個弟中弟。
你就可以去看三菱重工的裝備生產線上,用的都是哪家的機床?
清一水,米國辛辛那提,和西班牙的姆託雷斯機床。
可能這些機床廠家,很多人都沒聽過。
而對於大眾而言,聽說更多的可能就是什麼山崎馬紮克,發那科,捷特科,大畏重工這些耳熟能詳的日本機床企業。
那是因為,這些企業在生產民用的中小型通用機床領域,確實可以靠著價效比,橫掃競爭對手。
可如果進入真正的高階機床領域,比如飛機制造,軍工,燃氣輪機,又或者是大型光學鏡片研磨等領域。
這些領域賣得好的機床,那基本就都是歐美產品了。
而這些歐美機床企業,因為他們的產品,都是直接供給上游廠家的,所以普通人一般都很少知道這些機床。
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很少聽說過。
你就比如米國的辛辛那提?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個米國的地名,可誰知道這還是米國一家非常有名的機床製造商?
說起這家機床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江湖地位。
因為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家五軸數控加工中心的鼻祖,全世界第一臺五軸數控機床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後來也是他們把數控系統的技術轉讓給了日本,才成就了日本的發那科。
而這家公司的機床,目前主要都供給波音,和落馬,法國達索這樣的飛機制造企業。
所以普通人自然很難知道這樣企業的存在,因為他們一直隱藏在科技皇冠的最頂層!
而現在咱們要做的,就是在有了真正的高精度母機之後。
再把那些咱們以前一直欠缺的大型高精度機床給搞出來,像真正的科技高峰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