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肖主任這次來,就動了在這方面探索的心思。
既然軍方的團隊,搞不定這麼先進的整合式的瞄具裝置,那為什麼不讓H公司試一試。
且不說他們手裡有最頂級的碳奈米管晶片,就是普通28奈米制程的晶片,其實對於這樣的裝置就已經足夠了。
因為這樣的瞄具並不需要做太多太複雜的計算,它只要根據風速,距離,和重力,空氣溼度等因素結合到一起,做彈道計算就足夠了。
所以28奈米,甚至48奈米的晶片都足夠用。
不過關鍵不是在晶片的製程方面,而是在系統上。
這就要看你的軟體程式設計能力了,你的系統必須要在最快時間內,把多種資料採集,糅合到一起,然後進行計算,最後給出答案。
這個過程可是以毫秒為單位的,以秒都不行。
因為敵人是時時刻刻都在移動變化的,而射手也同樣實在移動變化的。
甚至射手在射擊的時候,端槍穩不穩,呼吸對槍身平衡的影響,都會影響到射擊精度的。
你在發射點上,也許只是一厘米的槍口晃動,可是在四百米開外,這一厘米的晃動,可能就會帶來超過半米半徑的彈道散射。
這樣就會大大影響你的射擊精度!
所以想要精度更高,那你的控制軟體,彈道計算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這一點,恰恰正是軍方所缺乏的。
但對於H公司而言,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啊!
整合那些瞄準器具啥的,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
小型化,對他們而言,根本不是問題,其實這就是一個工業設計方面的問題。
對於軍方的設計單位而言,他們以前主要是設計各種大型裝置的,搞這種小型化的裝置,肯定是沒經驗。
可是你想想看對於H公司而言這算啥?
要知道以前,他們設計手機的時候,在一個幾毫米厚,十幾公分長的狹小空間之內,可要塞下一塊5000毫安的大電池,然後還要塞進去各種電路板,晶片,攝像頭,各種感測器, 話筒之類的元器件。
那可不是一般的難度,要把那麼多的電子元器件,塞進一個狹小的空間裡。
然後還要讓大家互不干擾,各司其職,同時工作的時候還要各種節能省電,還要保證散熱等等。
這些可都是非常考驗工業設計能力的。
以前H公司,在這個領域那就是佼佼者。
而現在,面對軍方的訴求,不過是將彈道計算器,鐳射測距儀,氣象感知系統,8背景等等這麼點東西整合起來,然後最小化。
這簡直易如反掌!
至於說一套自動瞄準系統,那就更簡單了。
哪怕沒有人工智慧小艾的幫助,這點問題對於H公司的工程師而言,也不算啥難事。
畢竟他們可是連自動駕駛那麼困難的系統,都能造的出來。
而對於這種比較類似的感知,加自動追蹤的系統而言,這不就是小菜一碟嗎。
更何況還有小艾這套人工智慧來輔助,都無需小艾把能力百分百的拿出來。
只要拿出來百分之二十的計算功能,就已經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