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要說起春城的光機所,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開始轉型往航空航天領域發展了。
可以說國內航空遙感領域每一次的重大技術突破,背後都有他們的影子。
我們在太空航空器上使用的很多攝像頭,都是自產。
且不說太空艙上面使用的,就說北斗衛星上使用的鏡頭就都是自產。
雖然做不到漂亮國的GPS那樣的精度,但誤差能夠做到五米之內,這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而這背後一直都有著光機所默默的貢獻。
也正因為他們主要攻關的方向,都和航空航天以及國防領域相關,所以他們在民用領域的曝光度一直不高。
可日本人居然精準的找到這家科研所,並且提出要合作。
所實話最開始的時候,上面還是相當忌憚的。
尤其是在考慮到日本人的一貫尿性之後,要知道這幫傢伙可是鬼精鬼精的,最喜歡拐彎抹角的查探咱們的技術底線。
然後從經濟領域佔便宜,又或者是轉手就把咱們賣給漂亮國。
這樣的事,日本人可從來都沒少做。
所以一開始,咱們根本就沒想過和他們展開合作的。
可是沒想到,這次日本人的誠意居然非常大。
一上來就說願意提供他們的CMOS技術,而咱們這邊則負責提供光源,甚至他們連光學系統這一塊,他們都願意拿出來。
甚至他們還在多個場合,暗示過如果咱們要是願意,他們願意直接無償轉讓28奈米光刻技術給咱們。
說實話,一聽到這,咱們要是說不動心,那肯定是假的。
可這會不會又是一枚毒餌,卻讓咱們遲疑了好半天。
畢竟以前咱們可吃過太多日本人的虧了。
所以當日本人居然丟擲這麼好的條件的時候,咱們就不得不好好尋思尋思了。
你要說光刻機這一塊,雖然咱們已經突破了28奈米的碳奈米管晶片的製程,但矽基晶片這一塊,目前來看,咱們還是不能放棄的。
更何況現在世界主流的很多機械裝置領域,還都是在用矽基晶片。
就算咱們的碳奈米管新晶片在有技術優勢,也不是十年八年能夠普及開來的。
想要徹底替換掉矽基晶片,最起碼還要有一個至少五十年的過程。
一方面是受制於產能,另外一方面就是接受度的問題了。
你就說這碳奈米管晶片,大家誰都知道這玩意好,可問題是,這東西是咱們產的。
你說鷹醬能痛痛快快的接受嗎?
就說一個5G的技術標準,因為大部分都是H公司出產的,就已經把他們給惹惱了。
現在你說要推廣一個晶片,並且配合上所有的程式語言,要把漂亮國搞出來的整套體系推翻。
你信不信,你要是這麼做了,他明天就敢打上門來!
而咱們之所以沒有那樣做,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