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沒造幾臺,甚至連自己的造車理念是啥,也不是很清楚。
可他們的市值卻超過了豐田,這尼瑪……
最開始豐田也並沒太把這幾款車當回事,可是當今年一季度之後,這幾款車的銷量提上來之後。
頓時豐田第一次害怕了。
雖然還是買的不多,售價也並不便宜,動不動就是三十萬起步。
可居然還真就有兔國的消費者願意為這些車買單,並且一個月銷售都是幾千臺。
雖然看似不多,但這已經能會所名問題了。
說明兔國的消費者,願意接受這樣的新事物,而且還都是有錢的消費者願意嚐鮮。
這下豐田是真的怕了。
於是就有了豐田的老大,出來炮轟電動車那一幕。
說什麼電動車就是扯淡,技術不成熟,未來也肯定不行,而且造成的汙染甚至不必內燃機汽車少云云。
將來的終極解決辦法,還得看我們的新能源。
在那之後,還僱傭了一大幫的華國水軍,在華國跟著吹噓豐田的氫能源。
可結果呢?
一個月之後,依舊是有大把的消費者願意為這些不知名的新能源車買單。
這下豐田終於是慌了。
於是思來想去,當BYD推出他們全新的BMI技術的時候,他們就妥協了。
所以才會全面選擇和BYD合作,將來他們純電動車,將會全權交給BYD來設計。
也就是說外形,動力都是BYD來主導,他們就負責稽核蓋章。
車子造出來之後,掛牛頭標,然後行銷全世界。
最後賺取的利潤,自然是和BYD分,不過具體怎麼分,這就不知道了。
豐田和無奈,但他們沒得選,如果將來不想再電動車賽道被甩開,就只能這麼幹。
之所以自己不投入,也是騎虎難下!
因為以前在氫能源上面下得注太大了,如果這時候轉投電動,那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公司內部就得鬧翻天,更何況搞電動,他們已經晚了。
而且他們還執拗的認為,將來的終極辦法,還得看氫能源車。
所以他們只能先便宜了BYD,然後繼續賺錢,繼續砸氫能源車。
最終的目標就是在電動車佔領全世界之前,能夠在氫能源車方面有重大突破,否則的話……
所以說豐田的下場已經註定了。
而豐田如果倒下,那麼日系車裡其他幾款代表,比如馬自達,斯巴魯,等等一樣都不可能在活下去了。
因為這兩家,的大股東都是豐田。
而他們兩家,到現在別說電動車了,就是混動車都沒有呢。
至於日產,鈴木,和三菱也都是一個德行。
唯一一個在電動領域走的比較遠的,也就是本田了。
不過本田的未來,也只註定的。
雖然他們在混動車領域技術確實比其他日系車企領先,可在純電領域,他們也沒多少獨家的技術。
還有就是,他們和豐田日產一樣,都是傳統的車企,根本就沒有網際網路思維。、
甚至說,他們根本都不知道,未來的終極汽車會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