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後來是灰溜溜的退場了,可是留下的一地雞毛不說,還給很多資本錯誤的做了個示範。
農業原來是走不通的啊!
原來農業根本沒法搞啊!
事實上,不是農業沒法搞,而是他們根本就搞錯了方向。
畢竟這就是最基本的民生行業,可你們特孃的卻想著靠這個行業賺快錢,把普通的民生產業做成高階產業。
咋地,還真以為你們種出來的蘿蔔是鑲金的不成?
市面上兩塊錢一斤的大米,包裝一下就買十塊一斤,你真以為你們家的招牌這麼值錢嗎?
這樣亂搞,不但大把的錢打了水漂不說,還把新農業的名聲都給做臭了。
而現代化農業,真的不是這麼搞的。
其實我們國家,在現代化農業領域,就一直非常落後的。
這一點從我們的土地畝產量,以及生產效率就能看得出。
在農業發達國家,一個大型集約化農場,往往幾百人,就能管理上萬畝的土地。
甚至幾十人,就能完成我們國家上萬人才能幹完的農活。
甚至就連日本,南朝國的農業生產效率都比我們高。
這樣一來,就導致我們出產的糧食,價格比國際上要貴得多。
而且品質還大有不如,這裡面的原因又很多很多。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土地屬性方面的。
人家的土地都是私有的,所以他們可以購買土地,做大型農場。
而我們這邊就不行,首先我們國內沒有那麼多平整土地。
我國的三大平原加到一起,總面積也不過才115萬平方公里。
而這平原的面積方面,俄羅斯是我們的十倍還多,米國是我們的四倍左右。
由此可見,在天賦上,我們和國際就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因為我國人口眾多,雖然近些年開始大規模城鎮化。
可有個問題是,如果大量農民湧入城市,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所以這也是近些年,我國大搞房地產行業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個行業涉及的上下游,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不過我們卻依然不敢,讓土地大規模私有化,集中化。
因為農村的土地是我們經濟的蓄水池,減壓閥。
一旦某一天真的遭遇重大危機,城市裡的農民工,還可以返鄉種地。
總算還能又一份營生來做,不至於餓死,這樣還能維持社會穩定。
所以國家對於土地集中化,一直管理非常嚴格。
儘管近些年來,也想了一些辦法,想要在土地政策上做改革,比如土地流轉等等。
但目前執行的都不太透徹。
畢竟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一旦大量的資本,滲透到這個領域,那農民就真的連最後一點存身之地都沒有了。
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資本現在正大舉進軍買菜的行業。
一旦要是他們把這個領域完全佔領,那麼為了利潤最大化,最後肯定會有無數菜販失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