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全世界的最高等級的戰鬥機,在外形這一塊,那絕對都是互相借鑑和抄襲過的。
畢竟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就那樣,總不能你搞了這樣的飛機出來,就不讓別人的飛機也這樣設計了吧!
而且發動機的佈置,也肯定是抄襲了人家的。
畢竟這款飛機最初是鷹國人設計出來的,當初鷹國人之所以大大方方的把飛機的影像資料放出來。
給大家大大方方的看,不就是自信別人抄不了他們的技術嘛!
那是因為別人家真沒有他們先進的材料學,和精加工技術。
可是在這方面,咱們已經是做到迎頭趕上了。
其實咱們在空氣動力學這一塊,要說純理論和設計,其實真不見得比歐美差多少。
畢竟咱們空氣動力學的鼻祖,可是當年造導彈的錢老。
而當年的錢老,在鷹國那絕對是航空航天界的天才。
可為什麼最近咱們才開發出錢老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了理論的導彈,DF17呢!
還不是因為之前咱們的材料學,和精加工方面不過關。
所以雖然有很好的理念和創意,但卻做不出來。
但現在隨著近些年咱們在金屬材料方面的不斷進步,以及最近有了星火科技提供的第2代柔性加工機床之後,咱們差的短板終於是被補齊了。
所以很多以前只能想想,但卻不能落實的理念,現在終於可以落到實處了。
據說,自從星火科技的柔性機床拿到了那兩個飛機公司之後。
最近一段時間,那邊就推出了好幾款型號的航發出來。
這些航發可以說以前老早就有設計,但就是加工不出來。
如果硬著頭皮做,那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關鍵的部位,只能靠那種大國工匠級別的師傅,用手工來完成。
而這樣的航發即便做出來,也只能拿去做做風洞實驗積累資料,最後很難量產的。
畢竟加工能力有限啊!
而哪怕是做一臺這樣的試驗機,那成本都要幾千萬一臺。
這對於經費有限的航發研究機構而言,他們如何能承受得起?
而現在有了那柔性加工機床之後,製造這種試驗航發的費用就大大下降了很多。
從原來的單臺上千萬,到現在一臺也就幾十萬,百來萬的水準。
這下兩家公司的工程師設計師們都激動了,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的驗證他們的想法了。
而各種試驗機的誕生,也就催生了那臺在航媽上垂直起降的戰鬥機。
畢竟那樣的戰鬥機,其實咱們也眼饞了很久了,甚至以前連模型機都做出來了。
只不過因為發動機不到位,所以沒能量產。
現在有了柔性機床,一直受制於精加工的航發難題終於解決了,航發的推重比也上來了。
自然而然這戰鬥機就誕生了……
而讓鷹國人在南海發現,其實也只是咱們的一招故布迷局的迷魂記而已。
沒想到,老大那邊還真就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