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是水果的供應商,以前要仰仗著水果的鼻息來吃飯。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市場對他們的判斷是,他們不供貨給水果。
也完全可以供貨給H公司嘛!
要知道這些公司的素質其實也是不錯的,技術含量也並不低的。
以前之所以沒有和H公司合作,完全是因為水果的緣故。
作為水果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他們誰敢在沒有水果的同意下,和其他公司眉來眼去啊!
要知道水果在業界可是出了名的霸道!
如果你想要成為他們的供貨商,他們可是要對你進行嚴格稽核的。
不光要稽核你的工藝,和產能水平,還要對你的生意經營進行干擾。
首先他們會讓你籤一個競業協議,就是說你再給水果供貨的同時,就不能給其他手機商供貨。
然後就是如果你在你擅長的領域是老大,有些獨門技術,那你要分享一些技術出來。
給一個同行,也就是說你要扶持起一個對手出來。
起目的就是不能讓你作為一家獨大的供貨商,可以和水果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總之每次有訂單,他會派給兩家,也不讓這兩家有任何一家獨大。
反正都得被他剝削,雖然是供貨商,但在水果面前卻沒有半點議價的權利。
人家說給你多少就給你多少……
霸道不?不服嘛?忍著!
這就是水果的行事風格,而且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而是很多年了。
當年三桑最初就是水果的上游供貨商,後來實在是受不了水果的苛刻條件,才揭竿而起的。
至於國內,那就多了去了。
既然水果的條件那麼苛刻,可大家為啥還要捏著鼻子忍呢?
沒辦法,誰讓人家是業界老大呢!
在全球的銷量,不用說了,出貨量永遠是數一數二的。
至於盈利能力,那就更不用提了,軟體賺你一遍錢,硬體還要宰你一刀,你還別不服氣。
而對於供貨上們而言,水果雖然霸道,雖然也壓貨款三個月,但每次到了時間,總是會第一時間把貨款結清,從不拖泥帶水。
而且雖然不讓大家議價,但也給大家留出了客觀的利潤空間。
雖然水果大口吃到了肉,可其他企業也可以跟在他們屁股後面喝到湯。
這樣一來,自然是有大把的企業願意跟著他們。
甚至有不少國內的企業,跟在水果的後面,硬是從一個作坊似的小企業,硬生生做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
而且現在一些上市公司在股市的股價,完全會受到能不能接到水果的訂單影響的。
就比如曾經有一家做內屏的企業,就曾經因為接到水果的訂單而股價暴漲。
同樣也是某家企業,就因為沒能接到水果的訂單,而股價暴跌。
這就是水果在業界的江湖地位啊!
大多數企業之所以願意忍受他們的苛刻條件,原因就是有利可圖。
雖然賺的少,但總比和國內那些企業做生意省心。
要知道在國內和某些企業做生意,呵呵,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三角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