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現在,別看他們才佔據了百分之三十的市場份額,可他們卻並不著急。
他們也沒有相信那些金融機構的鬼扯。
一般國內有這樣的企業,那恐怕早就被哪些金融機構給盯上了。
本來人家穩紮穩打就能做的很好,可這些金融機構,卻會主動找上門去給他們忽悠。
說什麼,你看還不多多融資,來加快企業的發展?
你只有做大規模,把成本降下來,就能把競爭對手擠死。
這樣你就能形成壟斷,到那個時候,市場就剩下你一家,還不是可以為所欲為。
如果要是沒有定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企業家,那很容易就會被這些販賣焦慮的傢伙給忽悠了。
然後從他們這裡拿了錢,去擴大產能。
最後和人家拼價格,拼完價格,就降低品質,最後把名聲做臭,把行業給作死。
結果最後得了便宜的,還是那些外國企業。
這樣的事情,在近二十年,可以說在任何行業都是屢見不鮮。
可這一次,這個日升的老闆李西周,卻不是那麼好忽悠的。
據說很多金融機構都去給他販賣焦慮,可居然連他的人都見不到。
人家也根本不信你們那一套,人家現在佔了百分之三十的市場份額,那就是穩紮穩打。
也不盲目擴張,就是先把這百分之三十吃下去,消化掉,然後再去搶其他的市場。
他這樣不疾不徐的態度,反而是讓很多人更加看好他。
可對金融機構來說,他這樣的性格確實是好事,但對機構來說,卻也同樣是壞事。
說是好事,那是因為,他這種性格,就導致他經營的企業會很穩妥,輕易不會翻車。
而說是壞事,那是因為這個老闆,性格太穩妥了,不好忽悠啊。
他們以前販賣焦慮,還有忽悠別人擴大產能,速成的那套理論,在人家面前完全不管用啊。
這樣一來,人家遲遲不開展B輪融資。
就幹有多大腦袋,吃多大一碗飯的事,你說這讓這幫金融掮客們怎麼賺錢?
這日升電梯,開放B輪融資的時間越晚,它的估值就越高。
後面想要加入進來的玩家,付出的代價就越高。
你看現在,這家公司才佔據了國內百分之三十的電梯市場。
可就已經又金融機構,給他開出三百億市值的估值了。
如果等到他們佔據百分之五十的市場,那市場估值不得奔著六百億去了?
如果讓他們百分百佔據國內市場,那他們的估值,不得破千億了?
等到那個時候,金融機構在想入局,那要付出的費用,可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