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企業這麼做,完全就是不思進取。
現在國內已經開始了內卷,而按照咱們國家的歷史規律來看。
一旦國內開始內卷,那麼就意味著……
反正大家自己去看歷史,就能知道興替了。
這裡咱就不過多展開了,一旦展開,可能會面臨和諧大神的鐵鉗。
不過這些企業,真的是讓人看不起到極點。
你說你們是沒錢嗎?
不,背靠著國內十四億人口的大市場,還有國家政策的扶持
你說他們沒人嗎?
不,因為資金實力雄厚,他們已經把全國最優秀的碼農人才,全部招致麾下。
你說他們沒渠道嗎?
不,他們之中有不少,都是在米國上市的,有很多米國大股東。
所以他們完全不缺,海外拓展的渠道。
所以如果這些企業,真的有志氣,他們就應該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到海外去開拓藍海,雖然外面的競爭很激烈。
但是不和那些外國巨頭搏殺一番,你又怎麼能夠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巨頭?
外面可還是一個有著幾十億人口的大市場呢!
你看看當年的日本,和南朝國是怎麼崛起的?
雖然也確實是鑽了國際形勢的空子,米國人也確實是刻意扶持了這哥倆。
可人家也確實是爭氣啊!
尤其是日本,當年雖然確實是米國人可以扶持了他們。
可後來當他們決心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時候,那也是一板一眼從低端做起的。
最開始就是靠做DRAM開始的,靠的也是便宜,然後和米國人競爭。
在之後是賺到了錢,然後在這條路上就越走越遠。
從最開始只會做DRAM,到後來什麼光刻機,晶元,晶片,人家是無所不能。
把米國公司都打的落花流水。
正因為米國人被日本人打的亂了陣腳,最後才便宜了南朝國人。
米國人限制日本產品的輸入,可因為國內人工成本實在太過高昂,就算想要在國內從開生產線,企業也負擔不起。
然後才扶持其了南朝國的電子行業。
而南朝國也是一樣,雖然是靠著米國人扶持站起來的。
可是那也是真刀真槍,和日本人硬拼過後,才成長起來的。
要知道當年在電子產業界的世界霸主,可是日版。
而南朝國人同樣是從DRAM開始,最開始想要從日本引進DRAM生產技術的時候。
日本人可是連工廠都不讓南朝國人進去。
而南朝國三星的老闆,硬是派人沿著日本人的工廠走了上百圈。
用腳步丈量了日本DRAM工廠的尺寸,然後高薪從日本工廠裡挖人。
到後來,蘇日安自己也能生產DRAM了,可買一條就賠一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