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國內學醫的學生。
甭管你是清華畢業的,還是北大畢業的。
這兩所大學都有醫學部,其實都是兼併了以前的協和醫科大學。
而北大則是兼併了以前的北京醫科大學。
而這兩所大學的醫學生,不誇張的說,可以算是國內最頂級的醫學畢業生了。
基本都是本碩博八年連讀畢業的。
可即便如此,這兩所大學的很多醫學生,在畢業之後,還是會選擇到米國去留學。
因為就醫學院領域而言,米國的醫學院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頂尖的。
大家可以看看全球的醫科大學實力排行,前十,甚至前二十,可以說都是米國的大學。
出了混進去一個多倫多大學,其他的都是美國的大學。
而排名第一的就是哈佛大學的醫學院,然後就是德克薩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等等一系列排名下來,無論哪一個拿出來,都是名震天下的知名醫科大學。
而且每一所都有自己的專長。
而國內這些最頂級的醫科大學學生,幾乎每個畢業之後,都想要去這些大學再深造個幾年,給自己鍍一層金。
甚至有一些學生,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之後,就會選擇到米國去完成碩士和博士的進修。
沒辦法,雖然米國人的大學畢業證含金量確實是高呢!
而之所以會這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米國人在很多醫學領域,在前瞻性方面,可以說是世界第一。
就比如他們的手術技術和能力,說實話哪怕是他們那邊的大師,可實際水平和咱們國內的普通主治醫師也差不多。
因為他們那些作為的專家,一年下來可能也就接診一兩百個病人就頂了天了。
可你看咱們國內的醫生,哪怕就是一個科室主任,一年下來都能接診不下數百個病人。
一年下來,做的手術數量,可能都是這些美國專家的好幾倍。
所以說起手術技術,自然是比他們純熟的多。
可問題是,就算咱們的技術在純熟,可說道創新。
尤其是術式創新方面,咱們就不行了。
可以說近現代,如果不是出了何方舟這麼個怪物,在外科手術領域,使用術式的創新。
幾乎就沒有咱們H國人的份。
甚至在腦外科的某個專項手術領域,有一種著名的手術術式,叫筷子術式。
就是收到了咱們吃飯用的筷子的啟發,然後被法國醫生髮明出來的。
說起來,是不是感覺很諷刺?
而且人家的手術技術,也許是不行。
但人家卻會根據實際情況,在聯絡理論,和科技,腦洞大開,然後研發出全新的機器裝置。
你就比如那超級牛掰的手術機器人,這玩意一出來,咱們的醫生技術再純熟又有個卵用。
這種手術機器人,在術野不好,和空間狹窄的領域,穩定性那幾乎是人類醫生的數倍。
而且一旦技術更加完善,只要推廣開來,那今後可以說很有可能會讓大量的外科醫生失業。
這還只是說手術機器人,還沒說人家研究出來的內鏡手術。
光是這種手術技巧,就解決了多少國人的痛苦問題?
以前要大開刀的手術,現在都變成了微創手術。
這可解決了很多大難題,即大大提升了病人的存活率,也加快了病人恢復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