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我國在真正高精尖科技領域的水平。
至於其他大學,那就更不用說了。
就比如你想做個實驗,裝置要申請,耗材要申請,往往一個實驗沒做,可能申請就要寫七八個了。
最後耗時耗力,實驗還沒成功,你說誰還有心思搞科研?
而在米國,人家平均高精尖裝置的佔有率是咱們的三倍。
換句話說,在人家那邊搞科研,裝置管夠,啥時候想用,就啥時候用。
根本不用申請,也不用排期……
搞科研的也都是人,人人都想做出成績。
而在米國搞,那出成績的比例,就比國內高三倍。
你說人家為啥還要回來?
而這次肖鋒和何方舟還有關振海談話,就多次提起了這件事。
就是告訴他們,現在濱城醫科大學的招牌,他們已經擦亮了。
可今後想要在向更高層次發展,那光靠他們這些人可不行。
還需要從米國,甚至全世界,吸引更多的人才過來才行。
尤其是米國,我們又那麼多的天才在那邊。
這些人回國,在某些領域,那可能都是領軍人物。
只要給他們相應的條件,這些人甚至可能會出幾個大師。
可是在米國,這些人,除非是又天縱之姿的人中龍鳳,能夠殺出重圍成才。
可剩下的大多數人,卻都成了米國實驗室裡白人科學家的墊腳石。
被米國人用十幾萬美元的年薪僱傭,然後安排到實驗室裡,重事最簡單,最基礎的科研工作。
給人家當廉價的工具人。
幾年下來,這些人的才華,和靈性就都被磨沒了。
而這可不是,肖鋒希望看到了。
肖鋒希望何方舟和關振海他們,能夠把濱城醫科大學搞好。
成為一個吸引人才回流的基地,而在這個基地裡,他也會盡自己的所能,給這些科研人才創造最優越的條件。
而何方舟和關振海,對於肖鋒的理念也非常認同。
尤其是何方舟,他早年就是在米國留學的,所以華人科研人員,在米國實驗室的現狀他是在瞭解不過的。
其實他早年在米國大學畢業之後,就曾經在米國的一些科研工作室裡工作過。
也正因為對米國人把咱們當廉價工具人使喚的不滿,所以他後來才出來,自己拉投資做專案的。
可是沒想到,他那幾步也是在跨得太大,結果引來一票人的口誅筆伐,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