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我們沒有創新!!!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們沒有創新? 沒有創新,沒有創新!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我們目前國內流星的各種APP? 除了鬥音? 滿手這兩種娛樂短影片軟體,是我們自研首創的。
其他的各種購物平臺,拼單軟體,哪個創意不是借鑑了國外的?
另外最最關鍵的基礎是? 我們沒有開發出自己的軟體生態圈。
說白了就是我們的所有軟體? 從程式設計工具,到計算機語言,再到運算邏輯。
其實都是植根於米國人原創的理論,始源於人家開發的C語言。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有突破,那就真的要像H公司那樣? 你去搞一套咱們自己的生態系統出來。
這只是開始,而終極目標是? 你能搞出一套,能夠相容西方網路的中文網路出來。
如果你真的搞這樣的開發? 那才能有容納下國內一千多萬程式設計師的市場。
甚至一千多萬還不一定夠,幾千萬都能容納的下……
而生化環材這方面? 就和軟體開發方面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要是高生化環材的公司? 那就需要做實驗。
只要條件允許? 那更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實驗都可以。
而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基層科研人員了。
各大公司對這些科研人員的入門要求也不一定很高,只要有正規大學學歷,只要能夠懂得實驗的基礎知識那就可以。
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按照實驗設計師設計的步驟,來完成實驗,同時記錄各種資料。
而正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工作,卻能容納下數億萬計的年輕畢業生。
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這些畢業生裡肯定會有成才的幾個。
只要能夠不斷地有這樣的人才湧現,那麼肖鋒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不斷的有人在生化環材領域取得突破,去創業,雖然大浪淘沙會淘汰一部分,但成長起來的,將來哪怕不會成為參天大樹,但也會給咱們國內的很多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咱們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超級奶爸,先讓這些外包公司活下來。”
“或者說,咱們可以培養更多的外包公司,這樣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咱們的運營成本……”
何方舟的說法,何小君非常認同。
公司裡招收的都是頂級人才不假,可這些頂級人才的使用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薪資福利,外加上他們還要做各種各樣的實驗。
如果讓他們長期二十四小時連軸轉,那光是加班費,都會讓公司的運營費用大大提升。
更別提你還得保證他們的後勤,吃喝拉撒同樣是一大筆費用呢。
可如果把一些不必要的雞毛蒜皮的工作外包出去,那不但可以養活外面大把的外包企業,同時還可以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
同時讓這些高階科研人員,更多的把經歷,專注到最核心的技術領域,那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