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堅信靠著這些資金,他們絕對可以培養出更多的獨角獸。
等到那個時候,他們的回報,可就絕對不是幾個點的利息和淨利潤分紅了……
關於這勸業基金的資金來源,肖鋒和何小君是達成了共識。
接下來自然就是該探討這基金到底該如何使用,和投向的問題。
“咱們這個基金,首選的投向,自然是咱們公司內部自願出去創業的員工。”
說到這些,何小君也是深有體會。
現在第九實驗室發展到這般地步,公司內部有很多高層,其實也都是各懷心思的。
比如有些‘志向遠大’的,他們當初加入公司的時候,想法可能是公司在未來可能會上市。
到時候大家誰都能分一筆原始股,而已第九實驗室現在這樣的成績。
到時候只要上市,那大家基本就都能實現財務自由這個小目標了。
可是等在公司幹了幾年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第九實驗室真的沒有上市的想法啊!
雖然公司給大家開出的薪水,以及各種福利待遇並不低,可公司卻特麼根本就沒有上市的打算啊!
那這樣的話,大家想要財務自由的想法,豈不是蛋碎了?
那該怎麼辦?
一些有野心的人,說實話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不安分了。
有的人想要跳槽,可是一想到加入公司的時候,和公司簽訂的競業協議,就感到一陣陣的腦瓜疼。
想走卻又不能走,而公司卻又不上市,雖然做到他們這個級別,每年都能賺個一百多萬,甚至二百萬,可卻依舊不能滿足他們的野心。
這樣的人,如果把他們留在公司裡憋得久了,遲早是會出事的。
而且一般能夠做到這個級別的人,其實手頭上都是有些硬本事的。
這就好像當年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時候,那些網際網路公司裡的大佬。
當做到一定的級別,腦子裡有了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說不定哪天就捨棄自己的百萬年薪出去創業去了。
而且他們其中有很多人還都取得了成功。
不少人建立的企業,都拿到了風投幾百上千萬甚至上億的投資,雖然最後不一定能做成,但最起碼上千萬他們肯定是撈到了。
雖然沒能成為大佬,但最後也實現了財務自由。
還有的人,雖然創業不一定成功,但最後也轉手把自己的企業,賣給那些大公司,套現幾百上千萬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人所處的高度不同,想法自然也就不同。
就比如現在何小君就知道,第九實驗室內部的高管裡面,有好幾個就存著想要創業的心思的。
畢竟因為競業協議的限制,離開公司之後,轉投其他公司不太可能。
這樣一來,也就只剩下創業一條路可以走了。
而對於這個級別的人才而言,人生走到這一步,他們也算是見多識廣,對於再去給別人打工,他們肯定是看不上了。
他們更多的,肯定是向給自己當老闆,趁著最好的年華去搏一把,爭取給自己搏一個財務自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