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倆省份的油田,可並不像傳統中那樣歸某石油所有。
因為以前國家不重視,所以陝省自己成立了YC石油,這家石油公司的背景就非常特殊了。
因為有著老區的屬性,所以即便是國內的行業大哥,也不敢輕易和這家公司叫板。
所以乾脆在該省成立了一個馬甲公司,CQ油田,讓這家公司來和YC石油競爭。
兩家在陝甘兩省可以說鬥得是不亦樂乎,經常要為勘探權,和油田板塊的歸屬鬥個你死我活。
那爭鬥可以說時不時就直接進入白熱化的程度……
反正場面就算不細說,大家也應該懂得。
不過鬥歸鬥,這兩家近些年來倒也在那一片地區仔細勘探,發現了不少小油田。
不過這些油田怎麼說呢,雖然名義上叫油田,可如果仔細劃分,都應該被劃分到頁岩油的範疇。
那這頁岩油又是咋回事呢?
其實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就比如在地下1000米到2000米這個地幔層的範圍內,方圓大概五平方公里左右。
上下左右錯落分部這大大小小几十個,甚至上百個油罐,每個油罐大小不一。
有的油罐裡裝著差不多十幾噸,有的差不多裝著幾百噸的原油。
要是以前,這樣的油田,咱們是根本看不上的。
因為一來,開採難度太大,咱們根本沒那個技術,二來就是開採成本太高。
就算最後你有了技術,可你要怎麼把這些大大小小的油罐都抽光呢?
總不能查出一個油罐,就打一口井吧?
要知道打井的成本可是非常高的,靠著深淺的不同,每口井的成本也是從一百萬到幾百萬的價格不等。
所以後來這兩家石油公司也學精了,他們自己就負責勘探,但卻不負責開採。
等探明瞭地下油的儲量之後,就把這塊油田轉包出去,給那些私人的鑽井隊。
讓他們來進行開採,開採出來之後,在把油賣給他們公司,由他們統一提煉。
然後在等到年底,給這些鑽井隊統一結賬。
反正因為是轉包出去,所以很多事他們就不管了,這樣一來也大大節省了成本。
而對那些私人鑽井隊而言,這活雖然又苦又累,但裡面總是有錢可以賺的。
而且這些活,還真就不是隨便任何人想接就能接到的呢。
反正裡面的道道是非常多滴……
不過不管他們怎麼折騰,有一點是非常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鑽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就比如你在鑽井的時候,就要用到一樣東西,那就是地質導向儀。
說到這,就要說現在油田的鑽井了。
以往大家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的鑽井,就是直上直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