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石化工業,這裡面的道道可就多了去了。
但如果劃分,大概可以劃分為前後端。
前端,就是開採和煉化,後端就是石油化工。
而咱們在這方面和米國,還有日德的差距,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先說前端的差距,其實這也是和咱們最初的石油品質有關係。
咱們國內最早發現的油田是大慶油田,大慶油田出品的原油品質,可以說非常的不錯。
要不然你以為當年魔都的寶鋼是怎麼建起來的?
就是咱們用大慶的高品質原油,和日本人換的。
正因為大慶的原油品質好,含雜質和含硫量不算很高,所以咱們最初的煉化廠,使用的都是催化裂化法,相對技術難度比較低。
而彼時米國玩石油的歷史,已經有差不多上百年了。
米國最初開採油田是在境內,後來又到墨西哥,和拉美地區去開採石油。
在後來,又開始從中東進口石油。
不過說實話,出了米國自產的一部分石油,還有從沙特進口的石油之外,其他的石油品質都不算太高。
含硫量和含雜質量都非常高,所以這就要求米國的石油煉化企業,從一開始就在石油煉化的技術上面,加強加大研究。
所以米國人的石油煉化,從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走加氫處理,深度脫硫,加氫精緻的技術路線了。
所以在這方面,咱們是遠遠落後於米國。
後來咱們大慶油田的原油幾乎開採枯竭了,咱們不得不從國外大量進口石油了。
這時候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石油品質的大幅下降。
然後咱們也要轉變石油煉化的方式,從原來的催化煉化,轉化成加氫煉化的方式。
不過這裡面涉及的技術,可就多了去了。
就先說這煉化的過程,咱們就要使用催化劑,而這個方面,咱們就不是太行。
很多反應的催化劑,和穩定劑,都需要長期大量的進口。
還有就是裝備,在煉化石油的時候,因為很多原油都是屬於稠油,甚至是油泥的狀態。
要把液態化石油分離出來,首先你就得有個UOP,就是分離器。
而這種技術就掌握在法國石油研究院,和殼牌,霍尼韋爾這樣的巨頭手裡。
這玩意,咱們後來也搞了個旋風分離器,可實際上嘛……不多說了……都懂得。
你看人家國外的石油巨頭,每年的研發費用,都不低於百分之五,而咱們的石化企業,每年的研發費用都不到百分之一,你就懂了……
而且石油煉化,也是一個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
可是人家米國的煉化企業,卻可以做到把廢物利用到極致。
比如在煉化過程中產生的煤氣,人家可以直接燃燒發電,在回供給企業使用。
甚至人家還有專門燒釋石油焦的鍋爐,把煉化後的石油焦燒掉髮電,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
而咱們這邊,以往傳統的做法,就是把廢氣和石油焦,直接燒掉,燃燒的廢氣排入大氣中。
即浪費了資源,又汙染了環境。
這種情況,直到最近幾年,上面嚴抓環保之後,才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