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物價穩定,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要做好為實體企業保駕護航的工作,這意思就已經很明確了。
至於說市裡面的財政問題,也無需緊張,上面也會酌情加大投入力度的。
畢竟一座城市的發展,光是靠自己可能還不夠,畢竟雖然又那麼幾個企業,但也都是初創階段。
企業要成長,地方就要減免稅務來扶持,這就要上面補貼地方了。
所以一顆定心丸就下來了。
市裡面對於上層的指令,那也是非常開心。
買地來發展模式,誰都不喜歡。
而現在讓他們嘗試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這讓很多人都看到機會又來了。
有了濱城新建自貿區,而且還直接給劃撥了一大筆的撥款。
要知道在年初的時候,可是根本沒有這筆款項的。
另外就是,還有很多央企,和軍工企業的頭頭也是紛至沓來。
而這些人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在濱城即將擴建的自貿區裡拿地。
拿地的目的為什麼?
很簡單,建廠啊!
現在誰不知道,濱城出了一家炙手可熱的星火科技啊!
這家企業,簡直就跟哆啦A夢一樣,口袋裡隨便一掏,都能掏出讓大家心心念念很久了的技術。
要知道上面給大家說了很久了,讓大家轉型升級,而且大家誰都知道轉型升級的好處。
可問題是,真想轉型升級,又哪有那麼簡單啊?
就拿這些大型國企央企而言,其實他們是絕對有實力,進軍那些資金密集和智慧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的。
因為他們有錢有資源,可為什麼他們不投那樣的專案?
因為企業的性質不一樣,企業不是他們領導個人的,是國家的。
這些企業的領導不像私企的領導一樣,可以幹一輩子,他們基本幹個五年,長一點十年,就要挪窩了。
而且他們都是有編制的幹部,說白了是政客,都是希望向上升遷的。
所以他們在任期之內,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讓企業保值,然後才是增值。
所以在國企和央企裡有個說法,那就是不犯錯誤,那就是成功。
也就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求你做出什麼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功業,反正只要你把企業穩妥的傳承下去就可以了。
而搞高科技,那就是要伴隨高風險的。
因為一個專案,你可能要投入幾千萬,上億,甚至十幾億,幾十億。
而且週期還特別長,一干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都是常態。
最關鍵,還有著非常高失敗的風險。
也就是說,你投資十幾億,花了十幾年,很有可能就研究了個寂寞,什麼成果都沒出來。
這樣的投資,對私企而言,大不了就化成壞賬,對外宣佈投資失敗就拉倒了。
可要是擱到國企,央企,那就是一場災難,那會引起地震,要有人負責,有人要蹲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