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裡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專家突然問道。
既然軟體系統方面,已經是可以實現萬物互聯了,那硬體呢?
要知道現在就算是米國那邊,也還沒有實現手機和電腦晶片的互通呢。
也就是最近,蘋果才推出了一套自己設計的M1電腦晶片,終於開始有了打破界限的樣子。
“嗯,這個……因為移動終端的處理晶片,和電腦,還有工業系統所需要的晶片要求不太一樣。”
“所以,這個目前我們還沒有做到互通,不過最終的目的,我們是要做到互通的。”
“最關鍵的是,我們在移動端,通用電腦,還有工業晶片上,採用的都是同樣的架構……”
肖鋒這話一出口,對面的專家團又再度躁動了起來。
牛掰啊!居然採用了想通的架構,這和真正的互通互聯,已經基本沒什麼區別了。
肖總,您可真是夠謙虛的啊!
肖鋒其實也是故意這麼說的,如果真的和這幫大佬說,我們其實已經做出可以萬物通用的晶片了。
那恐怕對面這幫大佬,非得瘋掉不可。
不過他不可能那麼說,因為那樣做也不符合他們自己的經濟利益。
就比如目前他們開發出45奈米制程碳奈米管晶片,執行的效率就已經高於特極點5奈米的矽晶晶片了。
而這個晶片的運算速度,裝到電腦上,那更是直接能對牙膏廠當下頂級的I9處理器形成碾壓之勢。
甚至他們還做過專門的測試,這款碳奈米管的執行效率,可以是現在牙膏廠頂級I9的兩倍。
就算是蘋果推出的最新M1處理器,在他們這款晶片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可這時候如果一上來就把這款晶片,投入到手機和電腦市場,那可能會把牙膏廠之類的廠家全都一棍子打死。
這就不太合適了,畢竟老美如果知道你要砸死他家下金蛋的母雞,還不讓他吃到咱們家金雞下的蛋,你說他們會怎麼幹?
毫無疑問,肯定會掀桌子的。
所以,肖鋒和專家們商量了一番之後,決定要學習業界楷模牙膏廠的套路。
先把這些晶片來個降級處理。
對標I9,他們只要生產出65奈米的碳奈米管晶片,就已經足夠了。
不但效能一點不比I9差,甚至在功耗方面還比I9要低。
如果在整合多核和顯示卡之後,那效能居然還比I9要高一截。
沒辦法碳奈米管晶片在散熱,以及電子游離方面的天然優勢,就決定了一旦他整合越多的核心,他就越是比整合同樣數量核心的矽晶晶片要越牛掰。
至於工業晶片嘛,嘿嘿,那就直接放到100奈米,就足夠了。
畢竟工業晶片,和汽車用晶片,對計算的要求相對比較簡單,100奈米的碳奈米管晶片就已經足夠用了。
要知道現在工業和汽車晶片使用的矽晶晶片,主流也不過就是28奈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