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內鬥和內耗,反正就是拖你的後腿,讓你在來年合同終止前,不能按時完成目標。
不能上市,或者把公司業績翻倍。
這樣一來,他們就會逼宮,要麼你就連本帶息賠錢,要麼你就給他們更多的股份。
而大多數人都會選給他們股份,而當他們的股份越來越多的時候,公司就會漸漸變成他們的玩物。
到時候,他們就會把你一腳踢出局,你的公司,最終就變成了他們的公司。
然後他們再把公司包裝美化,然後在動用各種資源炒作,最後拿到股市上去瘋狂割韭菜。
基本三年之後,一家原本欣欣向榮的公司,就會被他們搞垮。
除非這家公司,在技術上又獨到之處,才會變成他們最終的核心資產。
不過這樣的情況,一般不多。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如果你作為公司領導,有著非常強勢的實力。
在他們安插進來的人搞七捻八的時候,就對他們實行了強勢鎮壓,讓他們不能搗亂。
那他們就會想另外一個辦法,來給你搞破壞。
比如他們會另外成立一家和你類似的公司,因為安插進來的人,已經把你公司的架構,和理念基本學習的差不多了。
他們成立其他山寨公司就會很容易,與此同時,他們還會派人悄悄接觸你公司的技術骨幹,然後來挖你的牆角。
最後又有多少人能夠抵抗的住,他們給出的高薪厚職的誘惑?
最後的結果就是,你雖然保住了公司,但卻元氣大傷。
而他們也會成立一家山寨公司,在市面上和你搶市場,打價格戰。
而他們會靠著資本的優勢,最終在市場上擊垮你。
想當年,萬公子創立的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就是這麼被兩個網際網路界的資本大佬給搞垮的。
也正因如此,他對那些網際網路體系的資本,是深惡痛絕。
所以這次他選擇了國有體系的資本,雖然這一夥人,在很多方面都很死板,都要規規矩矩的照章辦事。
確實會拖累公司的效率,但照章辦事又照章辦事的好處,那就是不會出爾反爾,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
而且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經營,他們也不會過多的參與。
在公司的經營管理方面,幾乎是沒多少存在感,而當公司需要處理一些外界複雜的關係的時候。
這些國字號的資本,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處理和地方政府,稅務等機關單位的關係。
又或者是當需要和金融機構打交道的時候,只要把這些國字號的招牌往外一亮。
那些金融機構,立刻就會放鬆對他們的稽核,或者在價格上,給出更多的優惠。
而最讓萬公子感到開心的地方就是,當那些網際網路體系的資本,因為沒有吃到他蓬萊閣APP融資,這一塊肥肉而感到懊惱不已的時候。
這次卻只能是望而興嘆,拿他無可奈何。
因為你讓那幫傢伙,和他背後的國字號資本去叫板,他們還真沒有那個勇氣。
哪怕是必勝客,也一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