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在夾具夾持工件向後緩衝的時候,你的刀頭要跟上,並且保證和加工的工件嚴絲合縫的接觸,不能離開太遠。
因為一旦脫離接觸,那回頭再想從新接上的時候,就難免會有誤差,這個重新接駁的難度可就大了去了。
而且加工一個完成的工件,最完美的方案就是一氣呵成,而最忌諱的就是走走停停。
因為每次停工,之後重新對接,都要從新設定一邊作業系統,這是非常麻煩和繁瑣的。
甚至有很多加工企業,寧肯這個工件報廢,也不願意在加工停止之後,在重新接駁重啟加工。
所以這個柔性加工,就對加工時候夾具和刀具的配合要求非常高。
而這主要就是對機床控制軟體系統的一種考驗,以當時的電腦軟體程式設計技術而言。
想要完成這樣的工控系統,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雖然很搞加工的人,都知道這柔性加工的好處。
但說到真正去實現這種加工工藝的人,卻沒有幾個。
因為成本實在是太大了,這完全是不同於以往傳統機床加工理念的一條新路。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想要完成這種突破,在很多人看來都不太現實。
而現在,就在星火科技的廠房裡,黃海濱目瞪口呆的看著眼前的那臺‘機床’,他已經被徹底的震懾住了!
這尼瑪,不就是傳說中的柔性加工嘛!?
這可是完全不同於,目前美日德所主導的數控機床領域所使用的主流技術啊!
這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是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於他們的機加工道路!
一想到這,黃海濱居然情不自禁的熱淚盈眶了!
這一刻,他真的想說,我們的高科技,站起來了!
作為一個重事科研行業幾十年的老兵,他是深知我國技術領域的短板的。
可以說我們國家喊了十年的技術轉型升級,可卻一直升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就兩點。
就是在兩個領域,我們一直在被國外卡著脖子。
一個是材料,一個就是精密加工!
別看最近幾年3D列印技術喊得挺歡,可這種增材製造,想要徹底取代以機床為代表的減材製造,沒有一百年那是不可能的。
而此前他是從來沒想過,咱們可以在減材製造領域追上來的…
因為在這個領域,咱們落後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甚至真正瞭解行業內幕的人,都會感到絕望。
美日德在這個領域築起的技術壁壘,實在太高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