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柔性加工這個說法,很早以前在機加工界內就已經存在了。
但也只是作為一種傳說一般的存在,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真正的實現過。
至於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難度太大了。
其實在很早以前,搞機加工的企業就發現了,在使用機床加工工件的時候。
臺架,夾具,甚至是放置機床的地面,在機床工作的時候,都會又一個反作用力傳導到機床上。
從而會影響到機床加工的精度。
所以當時人們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用來製作機床臺架,和夾具的特殊金屬,機床廠會把他們放在外面的自然環境裡,採用自然的方式來消除這些金屬材料的內部應力。
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大航海時代,英國人把製作大船龍骨的高大樹木,放到自然環境裡陰乾是一個道理。
因為只有經歷了大自然界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經歷過數九寒天各種極端自然環境的淬鍊。
才能消除樹幹內部細胞之間的應力,讓樹幹達到最佳,最適合製作龍骨的狀態。
而用來製作臺架和夾具的金屬也是如此這般,被機床加工企業使用的。
不過這個過程太過漫長,以至於後來機床企業不得不使用各種現代手段來處理這些特種金屬。
比如他們會使用電磁消磁,又或者在鍛造這些金屬的時候,就使用特殊的熱處理方式,來最大化的消除金屬內部的應力。
這個過程,就好比是大航海時代,荷蘭人為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製造商船。
他們就採用了和英國人不一樣的辦法,他們就製造了不少大型的烘乾爐。
把那些用來當做龍骨的木料,放到烘乾爐裡面去烤,這樣就大大加快了這些龍骨快速陰乾,並且消除內部應力的目的。
只不過使用這種辦法制造出來的龍骨和商船,一般都不能像英國人制造的那種商船那麼堅固和耐久。
而現代的機床廠,在嘗試使用各種辦法,來消除金屬內部應力,縮短這些臺架和夾具金屬材料生產製造的時間的同時。
就有人提出了一個創意,那就是為什麼不在機加工的時候,可以讓夾具和工件來回移動,從而達到減緩加工刀頭在實施硬連結時給工件帶來的衝擊力這個目的呢?
因為大多數機床在工作的時候,夾具和臺架都是固定的,這樣他們是能是硬抗快速轉動的刀頭,給工件帶來的衝擊力。
就算你這臺架和刀具內部應力消除的在乾淨,可地面也會給你這臺機床施加反作用力的。
所以不管你怎麼調整,除了提升加工成本之外,這反作用力是根本沒辦法消除的。
所以如果在加工的時候,讓工件和夾具可以移動呢,從而達到緩衝刀頭衝擊力的目的呢?
這種柔性加工的好處,可是非常多的。
首先就是對夾具和臺架使用的金屬要求,大大的降低,甚至對持有刀具的機械臂所使用的特殊金屬規格要求,也會大大降低。
因為在原本的機加工中,採用的完全是硬連結的模式,就是一方夾住工件固定,另外一方則使用刀具,在工件上不斷的遊走車銑。
這種硬連結的模式,對於機床臺架,夾具和持刀機械臂的要求都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