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國內的企業,不管是民營也好,還是國營也罷,真正能夠做到創新的又有幾家?
可以說,國內除了H公司,大江,還有格力勉強算半個,其他就只能算呵呵了。
而第九實驗室,和名廚集團在國內這麼多公司裡絕對是異類中的異類。
以往資本也不是沒想過對這兩家公司下手,無奈這兩家公司的太硬,太扎手了。
最早動手的一批人,全都是鎩羽而歸了。
你想從錢方面卡人家的脖子,人家根本就不差錢。
你想從原材料方面卡他們,那更是不可能,他們自己就養活了一整條上下游產業鏈。
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小聯盟,你想從外面滲透,根本都沒機會、。
最可怕的是,這兩家公司並不像其他國內公司那麼浮躁,對錢那麼渴求。
別的公司,如果說年淨利潤能夠到一千萬,那老闆肯定琢磨要去資本市場上轉一轉。
因為如果你不上市,你拿一千萬,你要交很多稅。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亂七八糟交下來,老闆最後能拿走百分之四十都不錯了。
可如果你上了市,你公司年淨利潤能夠做到一千萬,那資本市場絕對能給你放大五十倍,甚至一百倍。
到時候你都看不上那點利潤了,隨便買點股份,就能賺回幾個億了,誰還在乎那點辛苦錢。
所以這也是其他公司,都繞不開資本大佬們快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那幾個體系的大佬,幾乎都在這等著呢。
可這兩家公司就不一樣,人家根本就沒打算上市,人家老闆也沒打算把公司的收入揣進自己的腰包。
人家賺了錢,不是提高員工福利待遇了,就是投入研發了。
就算有很大一部分剩下了,人家也沒提現到自己賬戶裡。
就在公司賬上趴著,到時候想用,人家可以用公司卡隨便刷。
嘿,你說你碰上這樣的頑主,那些資本大佬還真就拿他們沒轍了。
更何況這兩家企業,現在可是國際同行業裡頂級水準,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拿得出手的一流品牌。
上面和地方層面,也絕對不會允許,你們這些只為了一己之私的資本,來把這兩家企業給搞亂。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第九實驗室和名廚集團就在這樣的夾縫,以及勢力平衡需要中間成長了起來。
而現在他們要扶持這些二代民營企業家們,可和他們此前的第一代民營業主們有著天壤之別。
這二代民營業主們,可都是高知型人才出身。
學歷最低的都是重點大學本科,而海外名校的碩士,博士出來創業的那更是常態。
而且他們開發出來的產品,也帶著明顯的高科技屬性。
就比如李文松的華印T800印表機,還有黃海濱的手術機器人等等,這些裝置不光帶有明顯的高科技屬性,還都是彌補國內產業空白的產品。
他們的這些產品,一旦做成打入市場,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那麼佔領國內市場,把國際競爭對手擠出市場都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