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相對於賣房子而言,他更加看重的是物業管理。
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一塊,如果你物業要是做的好,那這可是一個日進斗金的生意。
想想看國內那些知名的物業公司,比如綠城,龍湖,萬科等等。
其實每年大家都被這些地產公司的銷售部分給奪取了眼球,其實這些大型地產集團名下,還有一個不聲不響卻賺著大錢的部門,那就是物業!
尤其是上述幾家公司,他們的物業公司在業界內可都是非常有名的。
而且現在的物業公司,可覺得不僅僅是靠著徵收物業費過活的年代了。
一般的小區,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公建,而這些公建大多數都是掌握在開發商手裡很難能賣出去的。
而上述幾家地產公司的物業,就會把這些公建做成會所,專門給小區的業主服務。
比如健身房,游泳館等等,每年光是靠辦卡都能收入一大筆。
另外就是現在可是一個各種APP橫行的時代。
很多軟體開發商,還在為了怎麼讓消費者下載他們的APP,並且保證越來越高的日活量而在不斷的融資燒錢的時候。
人家這些地產開發商,靠著他們的物業公司,就已經不聲不響的把他們開發的APP,給裝進了千家萬戶業主的手機裡。
並且他們還完全不用為了日活量而發愁。
以往小區的業主,但凡是有些事情要麻煩物業,都要靠給物業打電話,或者聯絡自己所住的樓宇的管家,才能讓物業來幫忙解決問題。
比如家裡水管爆了,要找物業保修,以前就要打電話。
可是現在只要在物業的APP上,直接下單,就可以通知物業過來維修了。
而且比如以前,如果有訪客拜訪,那都會在小區門口,給業主打電話,業主聯絡小區門崗才能放行。
不過現在業主,只要在物業的APP上獲取一個通行碼,即可讓訪客進入小區大門。
正因為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需求,也就保證了這些物業APP的正常執行。
而這些物業自然也不會就只把這個APP當成物業管理工具來使用。
自然也會在裡面增加一些商業用途。
比如他們會在這些APP裡進行一些商品的販售。
比如一些米麵油鹽,這些最基礎的生活物資,又或者是各種工具,管材等建築材料。
就比如最近正打的火熱的電商線下買菜大戰,就已經有一些電商瞄準了這些物業的APP。
自從年初的時候,某個原本做租車出行平臺的電商,開始悄悄佈局電商買菜送貨上門的服務之後。
到下半年,他們就悄悄的做出了成績。
而這時其他電商,比如某團,和某多多,這才反應過來,就開始立刻和他們搶佔起了這塊陣地。
而想要接觸到更多的使用者,出了他們自身的流量之外,那麼這些物業的APP就最是靠譜了。
畢竟這物業的APP的使用者,幾乎都是小區裡的固定業主。
只要是住在小區裡的業主,那就肯定都有自己的固定生活需求,而這時這些買菜送上門的服務就很有可能會用得上……
所以在肖鋒看來,其實搞好物業,遠遠要比賣掉房子這樣的一錘子買賣要靠譜的多。
畢竟這可是一門細水長流的生意,只要你做得好,那今後的收入可是大大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