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我在小白文裡升級》,懇請各位書友給點收藏,推薦,留言!螞蟻叩謝!
***************
說實話在決定辭職創業之前,李文松也確實是考慮過國內的那些風投的。
他現在掌握的技術,可以說已經解決了日美在印表機領域超過一半的專利問題。
但還有另外一半目前是無法繞過去的。
但說起國內的列印市場,其實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他這種行動式印表機,那市場潛力就更加巨大了。
因為這種產品是目前市面上是一片空白的階段,目前還沒有哪家能夠把印表機做的這麼小。
而這也正是他的賣點。
只要能夠把成本和品質控制好,他堅信他這臺華印T800絕對能夠在日美產品的維度當中殺出一條血路的。
所以他真的不擔心,從市場上融不到錢。
可為什麼他遲遲沒有辭職去創業呢,因為在他看來,融到資金並不是他最看重的。
他最看重的是那些風投企業,哪個能夠給他帶來他更想要的技術方面的支援。
正如前面所言,他已經攻克了印表機技術裡面的一大半難點,現在就差掃描這一塊,還被日美企業的專利封鎖著。
而想要在他的印表機上,再加上這麼一個掃描的功能,那他少不了就要給日美企業交專利費。
甚至還很有可能會面臨著日美企業的技術敲詐。
說白了,就是人家說,我可以把技術開放給你,但你也要對我開放我所需要的技術。
而他這臺裝置最核心的技術,那就是小型化,以及控制程式,還有列印的獨門技術了。
如果對日美那些大型企業開放,以那些企業的技術實力,人家分分鐘就能開發出和他一樣的競品。
到哪時候,他還有什麼優勢去和人家掙?
而且,那些日美企業一個個可都是家底深厚不差錢的那種。
到時候人家就算打價格戰,都能把他給搞死。
所以在沒有解決最後的技術難題的時候,李文松並不急於出去創業的。
而他之所以一直在觀察國內的這些風投,就是在考慮,看看到底哪家能夠幫他解決這個難題。
事實上在米國待的時間久了,其實他倒也並不反感這種風投和資本的入場。
因為這些資本的入場,除了會稀釋他股份之外,也能夠給他帶來不少便利。
因為有同學在華爾街工作,所以他就很瞭解這些風投公司的運作。
其實這些風投公司,最擅長做的就是拉關係,撮合公司之間的合作。
比如他們看好某一家企業,而這家企業剛好是起步階段,比較缺錢。
他們就給這家企業投資入股,同時還會幫企業解決一些技術上的難題。
就比如這家企業所需的某項技術,剛好是另外一家公司持有,而他們此前去談過,但人家根本就不對他們技術開放。
而這時如果有風投入局,那麼風投公司就可以幫忙牽線了,畢竟風投代表的就是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