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這個新聞熱度很高,很多人蘇南里人都歡欣鼓舞,認為國家將會迎來一次大發展。
不過後來,好像就沒什麼動靜了,今天這蘇南要是不提這茬,他都已經忘記上次看過的這條新聞了。
“嗯,那個油田我知道,我看過新聞。”
李興凱說道,可對面的蘇南這時的笑容就更加苦澀了。
“後來我們的工廠也建了一半了,可開採的時候卻出了問題,因為我們發現這地下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油,也就是說哪裡的油只夠我們開採三年,這完全是一次誤判!”
“額…”
李興凱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這個蘇南,不過在石油行業,這樣的事情非常普遍。
就比如當年澳洲在他們的西部海域,就發現了一處海上油田,當時勘探之初,他們說哪裡可是一塊大油田,儲量最起碼都是幾億桶的。
結果那家澳洲公司的股價,短短几天,就從幾塊錢漲到了三十多澳幣。
結果投產之後,只採了一年,下面的石油就枯竭了,那家公司的股價又從三十幾澳元跳水,跌到了幾毛錢,最後直接破產了。
這次雪弗龍也不知是那個環節出了紕漏,才搞出這樣的烏龍事件。
但對雪弗龍這樣的體量而言,也就是賠了幾個億美元的事,對他們而言不算什麼大事。
原本是件倒黴事,但對蘇南這個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的傢伙而言,他卻感覺自己遇到了一個機會。
尤其是在他透過銅國石油那邊,得知在伊薩卡那邊居然有個華人,能夠搞來委國的低價稠油之後,他腦子一動就想出了一個點子。
雪弗龍在德州專門為委國石油準備的精煉廠,可還有兩座在那扔著呢。
裡面的裝置,都被公司當做不良資產一直想要處理掉呢。
而蘇南里的湯不裡霍這邊卻又出了烏龍事件,工廠都建了一半,才發現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儲備。
按照正常思路,石油公司肯定不會再繼續投資建設煉化廠了,至於前期投入的磕頭機,也要等到把油抽乾之後,立刻撤走。
但如果把國內那些石油裝置,偷偷重組利用一番呢?
比如把德州工廠裝置,運到湯不裡霍,在打通渠道,從委國搞來稠油,在這邊煉化,那就直接可以在巴西,哥倫比亞,和加勒比海地區進行銷售了。
以目前委國稠油的成本,以及油價而言,這個方案,簡直大有可為啊。
一年賺個幾億美元,都是輕輕鬆鬆的事。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蘇南就找上了門來,想要和李興凱談合作了。
這時坐在後面的肖鋒也明白了這個蘇南的意思,他又給李興凱打了個電話,讓李興凱不要急著答應,先回來商量一番再說。
李興凱表示同意,然後轉身回到會議室,又和蘇南閒扯了幾句,最後告訴他,他們要考慮幾天。
蘇南笑著點點頭,畢竟這麼大的生意,不是很快就可以下決定了。
蘇南走了,李興凱則笑著回到了樓上的總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