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藍恩其實已經完成了在星際戰士的強化手術流程中,幾乎所有能直觀增加戰鬥力的手術專案。
包括【第二心臟】、【骨骼強化器官】、【肌肉強化器官】,還有原鑄星際戰士所擁有的三項特殊手術流程。
但是正如藍恩在冒險生涯中所斬殺的許多對手一樣,強大的力量如果不能被自主、精細、有技巧的操控,那就是一座沙子堆砌的堡壘。
大而無當,是合適的形容。
星際戰士強化手術的後續流程,多是用來增加星際戰士們在戰場上的功能性和適應性。
但正是這些多功能的輔助性強化器官,再搭配星際戰士們成熟、殘酷的訓練,千錘百煉的戰場經驗,各種帝國超科技武器的熟練掌握和技戰術配合。
才讓他們這些嚴格意義上不過是生化改造人的群體,擁有了摧毀城池,征服世界的力量。
藍恩所說的‘手術進度躍升’,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躍升。
在一個正常的傳統星際戰士培養過程中,共有十九道手術流程。但因為藍恩就連最基礎的【基因種子】植入都是自己手動給自己開了胸進行的,所以在他這裡另外算是一道。
他的傳統版星際戰士手術流程,就算是有二十道了。
而加上三道原鑄特有流程,就是二十三道。
正常受帝國星際戰士戰團培養的星際戰士,他們在十歲左右便會被遴選出來,開始進行手術的初始階段。
這漫長的手術流程,一般會斷斷續續的進行將近十年。
因為新加入身體之中的強化器官需要適應、克服排異反應,一些超級器官在體內的發育、起效也需要時間。
所以一般來講,在把手術進行到植入【肌肉強化器官】這一步時,十二三歲的孩子,體型也就跟藍恩故鄉世界的古典健美運動員差不多了。
他們這時候會被編入星際戰士戰團的新兵連隊,進行一些簡單又不算很重要的任務。
然後一邊在新兵連服役,一邊階段性的進行剩下的手術流程,直到手術完成,結束‘授甲儀式’,編入正式連隊。
但是藍恩的經歷,跟那些被帝國流程化培養的新兵都不同。
他沒有一個戰團作為後備支援,就連【基因種子】都是自己開胸塞進去的。而那時的他,身體年齡也已經是十八接近十九了。
說起來也奇怪,獵魔人突變和星際戰士手術,都要求受試者的年齡要足夠小。
而藍恩在這兩個生化改造專案中都屬於超齡受試者,卻都成功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謂的負負得正原理。
但即使是這樣的成功,也只是藍恩與正常星際戰士之間最小的差別而已。
他在各個世界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巧,還有這些知識技巧對於身體的影響光是一份【葦名流】中的【軀幹吐息】,對於身體姿態的端正和維持,就是一份長期效用。
另外還有鬥氣的技巧、以龍骨中的生命力突破生長界限的水晶培養技術、亞楠的【加速術】、火焰世界的【咒術之火】,等等。
林林總總的積累下來,藍恩已經具備了太多正常星際戰士所無法想象的奇異知識和力量。
所以對接下來的事情,他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同,而具備信心。
他準備藉助安卡十字架的力量,直接把剩下的手術流程中的一半給做完。
像這種一次性將大量手術流程堆積在一個狹窄的時間段內做完的事情,就算是在藍恩的【記憶深潛】中都完全找不到什麼範例。
因為這對受試者的身體壓迫太大,身體的適應力和排異反應幾乎是可以預計的要爆表。
但是藍恩,他是跟自己的生化智腦聯合推演、計算了上百輪之後,才理智做出的決定。
事實上,這個決定還算是保守。因為按照計算,他其實可以直接一次性做完剩下的所有手術流程。
他的身體光論基礎素質,甚至都已經跟星際戰士們的平均標準線拉開了明顯差距。
連那些已經成型的星際戰士,在基礎的身體素質上都比不過他,區區未完成的後續強化器官,當然也沒問題。
但是考慮到當前的態勢,是一個南北雙方因為冬季寒冷和後勤問題,而不約而同停戰的寶貴休戰期。
這不穩定的休戰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打破,再加上藍恩本身和曼妥思商量出的謹慎規劃。
他們才決定,這一次乾脆就把未完成流程的一半先做完。
如果確實如計劃中一樣的順暢,那麼在藍恩回到這個魔法中世紀,終結掉這場南北第二次戰爭之後,餘下的也都好說了。
藍恩在六個水晶培養裝置的水晶基座上貼上了相應的筆記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