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重生東漢末年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民族國家

第三百六十三章 民族國家

漢代私學遍佈中原各地,尤其以潁川最盛。如今最為顯赫有名的,就有穎陰荀氏、長社鍾氏、許昌陳氏三家。

這三大家族世代以詩書傳家,三大家族中的俊傑:鍾皓、荀淑、陳??,與韓韶一起,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被稱為潁川四長,是東漢一朝同郡的鼎鼎人物。其中許縣陳氏的陳??,與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更是黨錮之禍初起時的黨人領袖之一,另外穎陰荀氏,也有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輳?懷莆?魘習肆??/p>

在潁川的三大家族之中,穎陰荀氏與劉陶是同鄉,因為當初黃巾之亂時荀乓徊糠腫迦死吹窖艫韻兀?艿攪斯?蟮謀踴ぃ?虼嗣揮惺艿交平砭?墓?稚?牛?鷳餚擻胂溉聿莆鍤潛x恕3ど韁郵顯蛞蛭?ど縭悄下飯倬?鑰夠平碓艨艿鬧行模?竿蜆倬?急煥г誄侵校?炊?揮惺艿教?嗟撓跋臁o啾繞鵠矗?聿?率鮮艿降撓跋烊雌拇螅??頁ど韁?膠蠊倬?科?綰紓?率現富蛹葉∈匚雷?埃?掛布岢至訟呂礎?/p>

待到黃巾之亂基本平定後,潁川郡中人口數量雖有減少,但土地還在,豪門大族們自然也依靠著累年的積蓄和在地方上崇高的聲望,重新過上了原來的生活。這個時候,地方豪門大族對地方重建與維持穩定的重要作用又顯現出來了。

潁川郡中這麼多詩書傳家的豪門大族,其門中子弟多入仕為官,其中門生故舊遍佈天下,若是能將其力量整合起來,則其強大程度是可以想見的。以郭斌行事的作風,擺了這麼大的陣仗雖是為了進行潁川郡的“精神文明建設”,可若只單單有這麼一個好處,那可就太“浪費”了。

因此,郭斌想要藉著劉陶的事情為契機,逐漸將潁川的政治力量整合起來。潁川郡中荀氏自不用說了,有了荀??詿耍?親勻皇橋懿渙說模懷ど韁郵希??筧叢繅延腖?怯辛思??酌艿暮獻鰨?ど緋峭獾穆臚酚胱?暗慕ㄉ瑁?羰敲揮兄郵系鬧c鄭?胍?ㄆ鵠醋勻灰?嚳巖環?ζ??鑾遙??蠼?ど繾魑??ㄑ艫韻氐奈佬淺牽?蠱涑晌??有熘蕁13鎦蕁14┦a13艫緣慕煌ㄊ嗯Γ?渤晌?椴疾摯獾納堂持行某牽?郵弦彩譴蟠蟮爻5攪頌鶩返摹r虼嗽隍4ぶ校??擻幣躑魘希?郵嫌敕??階?暮獻髯釵?芮校?浠窶?彩羌?帷h緗竦鬧郵希?渚??嘶平砭?鈉蘋擔?浞17谷錘?友杆伲?涫盜?現?平碇?儀吧踔糧?性齔ぁ?/p>

而相比起來,許縣陳氏與郭斌的交往自然便不是那麼密切了。想要將潁川郡真正地掌握在手中,郭斌非得將三大豪族盡數折服方可,否則便是一句空話,而在三大豪族之中實力居於位的許縣陳氏,目前看來自然是重中之重。

陳??的官位雖不甚高,可其在士林之中名望極高,德行高致,又會做人,被稱為“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算得是士林之中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也就是說,這個陳??一旦遇到好事,便將功勞推給別人,一旦做錯了事情,便將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這樣的好人,誰不喜歡呢?而具體到潁川郡中,爭取陳氏一族的支援,便顯得愈重要了。如今郭斌擺明車馬地抬高劉陶的聲望,與宦官過不去,向當年第一次黨錮之禍中的黨人領袖,年已八十二歲高齡的陳??示好,自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只見郭斌說完那番話以後,便親自上前抬起盛放著劉陶衣冠的棺槨,與趙雲、戲志才、荀??12焓?9賾稹17歐傘11浦搖3碌郊溉艘煌??湓崛腱秈煤蟮哪寡ㄖ?小4?6u哪寡ㄌ釕賢粒??蟊闈資址鈄帕跆盞牧槲喚?腱秈彌?校??潿碩蘇??匕詵旁諡骷牢簧稀?/p>

待郭斌懷著沉痛的心情將其擺放好後,主持儀式的荀??笊?潰骸盎平碇?壹叭?庵?街校?15戮鴕逯?17槿腱簦?/p>

這時,便見幾十個人各自捧著靈位依照順序進入祠堂,待將木製的靈位擺放在配享的位置後,方依次走出祠堂。郭斌在中原剿滅黃巾的幾次大戰中,手下傷亡雖極少,在這冷兵器作戰的戰場上,卻也極難做到零傷亡,這些捧著牌位進入祠堂的,都是隨著郭斌南征北戰犧牲之人的家人。

隨後,戲志才命人將早已寫好的牌匾掛在了祠堂正門,便是端莊中正的“英烈祠”三個字,祠堂正門兩側也掛了一副楹聯,便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林則徐的詩放在後世來,可能已經被說爛了,可讓如今的人看了,卻是振聾聵。這些,自然又都是出自郭斌的手筆了。

西方民族國家的出現,是一個團體,一個地區,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社會經濟的展造成了社會階層的多元化,社會階層的多元化則必然會引起各個社會階層之間利益的衝突。因為各個階層都無法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也都無法獨佔政治權力及經濟權力,無法否定他人的利益。為了不同歸於盡,他們便只好採取妥協、協商的辦法,只好求助於一個相對然而又強大的公共權力。

而這些在15世紀17世紀間成型的西歐民族國家,一經建立便面對著無休止的外部威脅和衝突,便處於不斷的戰爭之中。因為那時候正是大航海時代 開啟,歐洲各國忙著探索大海,忙著尋找新的6地,忙著佔領殖 民 地,忙著爭奪海上霸權的緊要時刻。為了應付戰爭,它們需要增加稅收並將其更加制度化,需要建立完善而系統的官僚體系,以治理內政、動員兵力,需要在民眾中喚起愛國主義情緒,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常備軍。

然而,中國則頗不相同。

說到底,民族國家的形成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共同需求,這個社會需要凝聚力量共同面對危機,共同進行大規模的公共設施建設。

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地形複雜,地勢西高東低,長江大河自西向東匯入大海。而受這種大的地理形勢的影響所形成的農耕經濟,使得中國人民對於長江大河極為依賴,同時也極為頭痛,所謂痛並快樂著。

水從來都是生命的源泉,也從來都是人類選擇聚居地的重要考量之一,無論是遊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還是中原農耕民族旁水而居,其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源。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有水源的地方便可以放牧,這水源既可以生產野草,也可以飲馬飲牛,更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對農耕民族來說,在河邊居住可以更加便利地獲得澆種耕地所需的大量水源。因此,在中原地區,大城市大多是要建設在江河附近的,因為江河可以為密集的城市提供足夠的水源。

夏朝都城陽翟,緊鄰潁水;商朝的都城商丘,則臨近黃河;西周國都鎬京,就在今天西安市長安區西北,緊鄰黃河支流渭水;東周國都洛邑,亦即如今的東都洛陽,則是處於黃河南岸。便是東周時期列國的都城,也大多分佈在河水邊上。

齊國臨淄,緊鄰淄水;楚國的幾個國都,大多在長江沿岸;燕國都城薊城,有潮白河、拒馬河、永定河等流過,當年太子丹送別荊軻的“易水”,源出易縣境,入南拒馬河,“荊軻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餞別於此。”

韓國初都陽翟,後來遷居新鄭,新鄭也是在黃河南岸;趙國都城邯鄲,緊鄰滏陽河;魏國都城大梁則緊鄰黃河,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攻魏,曾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而秦國的都城咸陽,則是緊鄰黃河支流渭水。

之後的前漢國都長安、後漢國都洛陽、隋都大興城(即唐代的長安)與洛陽、唐都長安、北宋都城汴梁、南宋的臨安、元朝的大都、明朝的南京及後來的北京,清朝的北京,乃至後來共和國的北京,都在河邊。豐沛的水資源既可以供應越來越龐大的城市,供給越來越多人口的飲用,又能夠加強都城的物流度,比如北宋的都城汴京,漕運的便利性便是當初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京杭大運河的開鑿也是為了增強南北之間的聯絡。

因此,水資源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國以農耕為主的社會中,絕對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之一,也是形成人口聚居地的重要條件之一。然而,中國境內大江大河貫穿的地形使得水利設施的建設尤其重要,著名的“三過家門而不入”,說的便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正是這種在深層次的經濟原因,使得中國早早地便形成了國家的概念,因為只有統一的國家才有能力形成強而有力的公共權力,只有強有力的公共權力,才能保證諸如治理黃河、興修水利這樣龐大的工程得以順利實施。再加上北方遍佈著野蠻而兇狠的遊牧民族,時時要南下中原搶掠一番,因此,中原大地上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統一國家。

而歐洲則因為降水豐沛,自然環境較之中原地區要好得多,境內又沒有如黃河一般需要經常治理的地上河,因此他們在根子上便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的動因。而直到新航路開闢後,歐洲各國需要在世界各地瓜分殖民地,需要爭奪利益,各國方真正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

單從這個方面來說,正是相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得中國民族國家的形成早了將近兩千年。

各位大佬對不住了,今天停電,剛來電潛陽便火急火燎來新章了,不到之處,請各位諒解。

.。手機版閱讀網址:m.

最新小說: 三小姐她靠重生開掛 三國之我的老祖是聖人 是你們逼我做皇帝的 雍正我為王 御龍天下 大唐:拜託,我真不是世外高人 穿成惡毒後孃,我靠飼養反派幼崽洗白了 大唐之超品小地主 穿越三國之我的兄弟是董卓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長孫 雙花債 嫁武夫 奸臣入我懷 大秦:吾乃大秦劍神,助祖龍問鼎長生! 漢牧天下 冰火山河 大唐:我在長安開酒樓 廣陸傳奇 漢末數風流 蜃樓志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