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翟城內,東門邊,一處豪華的住宅內,坐著縣丞賈仁以及縣尉吳義。
依秦制度,縣之長官為令﹑長。新莽時曾將令﹑長改名為“宰“。《漢書》說縣滿萬戶者﹐其長官稱令﹐不滿者稱長。實際上漢代縣官稱令或稱長﹐有時也與其縣之重要與否有關﹐不單是決定於民戶的多少。令的秩為六百石到千石﹐長的秩為三百石到五百石。
也就是說,大縣長官稱為縣令,俸祿在六百石到一千石;而小縣的長官則稱為縣長,俸祿在三百石到五百石。
令、長之下設丞一名,以主文書、倉庫和監獄。 又設尉,專管武事,大縣則設左尉 、右尉各一人。漢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
縣尉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掌治安捕盜之事。一般情況下大縣二人,小縣一人。西漢長安與東漢洛陽,則各有四尉。魏、晉、南北朝沿設。曹操初入仕途做的就是洛陽北部尉,便相當於京師洛陽北區的派出所長。
當初的陽翟,有一萬三千戶,是實打實的大縣,故設有左右兩個縣尉。後來郭斌向何進要了陽翟縣左尉一職,給趙雲擔任,右尉便是這個吳義了。郭斌初就任時,戲志才早已將縣中各人的履歷整理好,放到了郭斌案頭,以防止他毫無頭緒,忙中出錯。裡面不僅有各人的年齡和經歷,更有與縣中各大家族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縣令相當於現的縣委書記兼縣長,縣丞則相當於縣委副書記、副縣長,漢代以左為尊,所以趙雲這個左尉相當於縣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局長實權很大。而縣右尉則相當於公安局副局長,是趙雲的主要助手。
縣右尉吳義,可謂是官場的老油子,吳家在陽翟縣中亦是歷代為吏,至吳義這一代方熬了個官身。因是本鄉為官,故平日行事尚算收斂,在縣中名聲也還說得過去。
若是在平常年月,自然可以一步一步緩緩圖之,慢慢建立自己的班底。可是太平道舉事在即,郭斌感於形勢急迫,便採取雷霆手段,直接將縣中衙役調到城外訓練,又從伏龍山莊調了五百軍士前來,充當守軍。因此,手下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吳義,亦給郭斌架空了。
只是不同於賈仁的是,吳義沒有太平道這個大靠山。
賈仁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抵得上平民家庭一日飲食的清茶,道:“好茶,吳縣尉這裡,果然有好茶啊。”
吳義一笑,道:“賈縣丞過獎了,不知今日光臨寒舍,有何指教?”
賈仁放下茶盞,身體前傾道:“指教不敢當,吳縣尉可知道太平道?”
吳義心中一凜,道:“哦?吳某倒是頗有耳聞,不知賈縣丞有何見教?”
賈仁一笑,道:“太平道三當家的託我給吳縣尉帶個話,三日後,夜裡子正,請吳縣尉將南門開啟。”
吳義一怔,道:“夜裡私開城門,可是大罪,賈縣丞何必強人所難?”
賈仁喝了口茶,輕輕放下茶盞,道:“非是老哥我難為賢弟,實在是太平道張大師尊他老人家的吩咐,不容拒絕啊。”
吳義道:“賈縣丞此請,恕吳某難以答應。”
賈仁慢條斯理地道:“難道吳縣尉連你的親生兒子也不管了嗎?”
吳義面色一變,驚起身來,指著賈仁道:“你,你,好你個賈仁,你把我勝兒怎麼了?你我素日同衙為官,難道便不存一點交情麼?”
賈仁慢條斯理地道:“吳縣尉不必激動,令公子好好地在一處享福,待三日後,城門開時,自會回家。”
吳義緩緩坐回去,道:“賈縣丞難道不知道,吳某亦被那郭斌給架空了嗎?你讓我拿什麼給你開這個城門?”
賈仁道:“吳縣尉在陽翟縣中為官多年,區區一點小事,自然是難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