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眾人啟程向洛陽行去。
郭斌與馬元義、關羽三人一路騎馬暢聊,王越則追著董杏兒大獻殷勤,搞得她頭大不已,郭全一路上跟唐周瞎侃,這倆人不陰不陽的互相套著話。所幸偃師距離京師洛陽不遠,第二日一過午便到了。
經過這一路同行,郭斌、關羽與馬元義愈發投契。據郭斌所知,歷史上這個馬元義負責聯絡京中宦官權貴,並組織荊州和揚州的幾萬太平道北上鄴城集結,並準備舉事的各項事宜,說是太平道的總經理也不為過。只是在舉事前被唐周告發,車裂於洛陽。
從歷史記載來看,這位一直被忽視的太平道人在太平道中地位應該是十分尊崇的。他肯定深受張角器重和信任,手腕高超,組織能力也超強。在那個年代,組織幾萬人穿越半個中國,完成一次戰略大轉移,無疑是一項極難完成的浩大工程。就是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豪傑之士竟然被唐周害死了,可見唐周心思之深沉縝密,也可看出唐周謀劃此事已久,絕不會是臨時起意。
郭斌與馬元義越聊越是相得,對馬元義的開朗豁達與精明幹練也很是欣賞,可一想到黃巾之亂對中國造成的巨大破壞,想到黃巾起義並不能給中國帶來真正的光明,提醒的話到了嘴邊卻又咽了下去。
一行人中除了關羽、馬元義與唐周,眾人均首次進京,看到高大巍峨的城牆,郭全與董杏兒誇張地張大了嘴,就連一貫風騷儒雅的王越也難掩眼中的興奮與憧憬,郭斌卻看了幾眼就繼續扭頭與關羽、馬元義聊起天來。
關羽見郭斌如此,心中暗暗佩服:“主公喜怒不形於色,首次進京卻絲毫不見躊躇與不適,果然是人主之姿。”
馬元義暗道:“郭兄弟武功既高,眼界又開闊,胸中自有錦繡,更難得小小年紀便不卑不亢,實在是人中龍鳳。若能拉他進入我太平道,他日舉事,助力必然不小。”
郭斌卻暗道:“瞧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哥可是爬過長城的人,南京的明長城也去過多次,洛陽城牆就把你們嚇住了?”
剛進城門,便見有個小子上來攀住郭斌馬韁,叫道:“斌子哥,你們可算是到了,大伯讓我們幾個蹲在各個城門處等你兩天了,所幸今天讓我給等著了。”原來是郭家莊的虎子,在京城酒樓做事。
郭斌也很高興,忙下馬問眾人在京師近況,郭全這小子則早下馬跟虎子打鬧在一起了。
就這樣,眾人便在城門口分別,王越與馬元義自有去處,郭斌與二人互留了住址,便各自分開了。
虎子帶一行人來到一處大宅院,只見正門匾額上書“郭府”二字,進去一看,層層疊疊的全是屋宇,一進一進的全是院落。其間草木繽紛,山水相應,蝴蝶蹁躚,鳥雀齊鳴,郭斌暗歎:“這簡直就特麼的旅遊區嘛。”
見眾人疑惑,虎子忙道:“這是大伯讓找的,是從一個致仕的老大人手中轉過來的。說在京城辦事,一點排場還是要的。”
眾人這才恍然,卻見董杏兒一腳踢開一個院子的院門,道:“從此這是本女俠的院子了,不得本姑娘允准,誰也不準進。”說罷嬌哼一聲,便進屋洗漱休息去了。
郭全也瘋了似的又叫又跳地衝進一個院子,狂呼道:“這是我的院子了,誰也別跟我搶!”
郭斌與關羽只有相視苦笑。
待安頓好後,郭斌叫虎子來,同去盧植與蔡邕府上送上名刺,好約期拜訪。在兩家門房坐了半個多時辰,遞上帖子便回了。
當夜,蔡邕在一大堆上門拜謁的名刺中看到了郭斌的一手行書。見此書虎臥鳳闕,暢達腴潤,自成一體,心中一驚,遂開啟名帖。
書略曰:
“學生潁川郭斌再拜言,蔡議郎足下:臣嘗聞,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土地教化使之然也。是以王設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臣又聞,養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自聖朝世祖武皇帝惟儒術而獨尊,至今三百餘載,然文以謬誤,理以穿鑿者眾。”
看到這裡,蔡邕不自禁地緩緩點頭。
“先生以曠世之逸才,百變之體法,正經文於太學,傳儒宗於當事,垂後代之法,張大德業,浩然無際。冀澄河之遠日,忘朝露之短年。學生每思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小子魯鈍,本陽翟一寒門,蒙司馬德操先生垂愛,忝立門牆。今將進京,得蒙先生賜字潛陽。先生教之以諄諄,囑之以切切,並書信一封,特命代轉足下。祈先生矜憫愚誠,聽臣微志,若得撥冗坌以見,則小子三生之幸也。學生郭斌,謹再拜。”
蔡邕邊撫髯邊點頭,見郭斌提起他平生最得意的《熹平石經》,竟以《詩經》作比,心中高興。看到竟然是潁川司馬德操的學生,他只有震驚的。司馬德操為人清雅,與人為善,有知人論世之能。然平生很少收徒,此次收了這麼個徒弟,定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