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問過他們的工資待遇,最高的那位工程師,因為參加的專案多,現在每年收入保底是一億,最低的那位研究員,雖然才研究生畢業三年,但是因為足夠勤勞,參加了三個九州科技的專案,現在年收入保底已經是一百萬。
看到了嗎?
億萬富翁每天干活十幾個小時,而我們的某些院士、專家、研究員,一天干十個小時就在抱怨。
我們都在思索九州科技的專案突破速度為什麼那麼快,甚至偷師學藝參照九州科技的福利待遇制度,為大家提供更多專案分紅。
但是最後呢?
夏為公司的工程師都能跟上九州科技工程師的進度,我們的還要休假。
當然,我也看到了咱們大部分人員都在努力追趕,無一例外的是,我們努力追趕的專案都能超以前預期。
這說明了什麼?
我們完全不需要擔憂九州科技比我們強大會帶來什麼惡性迴圈,只要我們也能夠努力向前方奔跑,甚至從專案體量、人員規模、資源支援上來說,我們比九州科技擁有的更多。
九州科技帶頭成立的這個月球開發科學技術協會,如果的確是按照顧青所言,用真正的科研實力,工業實力,去獲得資源和開發許可權。
那麼我們只要足夠努力,精進,完全可以得到最大的許可權!”
做學術要做到頂級,如果不是天賦異稟,那就需要一顆赤子之心,醉心行業才行。
都到了退休年紀,張庭壽卻發出了這種聲音,瞬間讓會議室的氣氛凝滯。
於理,眾人都知道這位老院士說的都是實在話,按照夏科院的體量,完全可以做到比九州科技更強大的許可權。
但現實是,因為與九州科技合作的專案太多,他們這些老院士、專家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是比拼技術突破和專案產品落地,那目前夏科院的同類專案是完全比不過九州科技的。
就像風洞專案,九州科技只被允許建造一座風洞,但這家公司卻一步到位,做出了全球最頂級的風洞,甚至根據他們現在得到的資料推測,九州科技的這座風洞完全可以進行高效能飛行器的設計研發與製造。
還有那座空間站,從傳出九州科技要自己做空間站專案的開始時間,到空間站升空,航天員入駐,時間不超過一年……
如果月球開發大專案,九州科技也保持這個技術研發效率,那自家院裡面那些專案,完全就可以當副手了。
洗洗玻璃瓶、試劑瓶,甚至維修裝置,都可能要被技術不精,效率太慢。
現在的爭論,雖然有些不要臉,雖然有些妖言惑眾,但他們都是切實在為後輩爭取利益。
夏科院絕不能弱於那些企業機構!
這群七老八十的中老年人在會議室裡爭論而說的話,恐怕比他們一個禮拜說的話都要多。
談論的內容也從最開始的效率,落實到每一個切實存在的保密專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