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季漢王朝四百餘載,仁桓中興持續了一百年。
先有名臣諸葛亮、沈晨輔佐,之後又有姜維、鄧艾、杜預、羊祜。
到第五任皇帝劉璽的時候,國力略有下降,但劉璽重用沈霖、王敦、陶侃、祖逖等,再興大漢。
又過了數十年,大漢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時代,軍隊遍佈全球,佔據美洲。
等到季漢王朝二百多年,進入公元五世紀的時候,因國土面積太大,治理困難以及官府漸漸腐敗等原因,導致叛亂四起。
此時已經是第九任漢皇當政,其人上位前精明能幹,因而脫穎而出,被選為太子。結果上臺之後,喜愛享樂,耽於國事,加之內閣群臣碌碌無為,讓大漢失去了不少土地。
本來以大漢的科技和國力,些許叛亂應該形成不了多大威脅。
可架不住叛亂者就是漢人。
很多海外漢人紛紛想建國獨立,覺得天高皇帝遠,於美洲、澳洲、非洲等地建立起根據地,用槍炮對付漢軍。
一時間亂象頻現。
好在漢朝皇帝向來都是昏而不庸,第九任漢皇在發現天下亂象之時,連忙選賢任能,想要力挽狂瀾。
正在危急之間,沈家後人攜《通論》《階級論》二書進獻。
漢皇大喜,連忙重用沈氏後人。
沈氏後人上位之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再為大漢續命一百多年,一直到七世紀,也就是公元600多年的時候,大漢才因為一些原因而進入君主立憲時代。
但也因為沈晨留下的書籍,高瞻遠矚,很多人都說他是天降聖人,為大漢奠定數百年基業。
所以每一次沈家後人出山相救,沈晨的地位就抬高一截。
在公元4世紀,劉璽當政的時候,興建文廟和武廟,沈晨和諸葛亮都是同時進文廟和武廟的人,沈晨在文武廟都為亞聖。
等到公元6世紀的時候,沈晨在文廟的地位,就已經取代了孔子,因為那個時候已經不再獨尊儒術。在武廟的地位也取代了姜子牙,成為了文武至聖。
地方上有些會把沈晨放在至聖位置上,有些則會把孔子、沈晨、姜子牙三人同時祭祀。大漢國家也是如此,因此當時出現一個奇特景象。
那就是國家祭祀文廟和武廟的時候,文廟的上面不再是孔子一個人,而是孔子沈子並列。武廟也不是姜子牙一人,同樣並列。
一時間沈氏名望為天下之冠,一門曾出數名丞相,將軍、封侯更是不計其數,為世人瞻仰。
甚至到了公元七世紀,從工業革命開始到那個時候已經經歷了四百多年,全球進入資訊化時代,沈晨的名聲都是喧囂塵上,說他是穿越者的聲音不計其數。
倒不是他早年文武雙全有多出色,而是晚年寫的那些書實在是太逆天。一個公元3世紀病逝的人,居然能夠高瞻遠矚到如此地步。不僅預測幾百年後國家社會的發展,還留下解決弊端的方法,簡直是神人。
因此對沈晨的神化和膜拜,自然也是隨著時間流逝,更加充滿敬意。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與沈晨無關了。
數百年後,大漢稱霸整個世界,漢人屹立於世界之巔。已經沒有什麼萬國來朝,因為大部分周邊小國家都已經變成了大漢領土。整個地球,都變成了一片橙紅色的海洋!
(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