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這幾日確實沒出府邸,他每日與諸葛亮寫信,一來交流感情,二來則是商議著到時候受降儀式的內容。
按照雙方約定,他們舉行儀式的地點在蕩陰東南面的黎陽。
黎陽就是後世河南省鶴壁市的浚縣。
後世浚縣跟黃河離了一百來公里,但在漢代浚縣就位於黃河岸邊,《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曾聲情並茂地說自己“進黎陽拒袁紹,決一死戰”,就發生在這個地方。
由於吳懿率領著本部人馬五萬人渡過了黃河,進據黎陽,嚴重威脅到了鄴城,所以當時司馬懿也派了大概一萬到兩萬人左右駐紮在此地。
從黎陽往西北方向至蕩陰,三十來公里路,其中一路上到處都是漢軍與魏軍縱橫交錯的營寨,雙方兵馬加起來大概有三十多萬,如果再算上民夫和輔兵,總人數在五十萬以上,營壘連綿,旌旗遮天蔽日。
因為雙方都在這裡佈置了兵馬,且離自己大營並不遠,所以司馬懿倒也十分放心,清晨日出三刻,在朦朦朧朧的霧色當中,他走出了縣衙府邸,到了大門口處。
此時各路將領都已經到齊,見他出來,紛紛拱手說道:“大都督。”
“嗯。”
司馬懿微微點頭道:“諸位,魏失其鹿,漢祚延續,我等投降歸順,亦是無可奈何之舉。但歸順不代表是一件壞事,還請諸位寬心,相信以諸葛丞相和沈驃騎將軍的威名,當不會失信於人。”
“是。”
眾人再拱手應下。
隨後司馬懿說道:“隨我一同前去吧。”
說著就登上了馬車。
周圍十多名親衛相隨,加上諸將以及他們各自親衛不到百人,緩緩向著城門口方向而去。
大雪覆蓋了道路,魏軍現在也沒有心思清理城池,馬蹄和車輪碾在雪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等出了城池之後,車隊一路向著東南方向而去。
蕩陰離黎陽並不遠,只有三十公里,雖然是雪天,但這一帶聚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漢軍和魏軍每天都要出營打水、砍柴、清理人馬糞便等等,道路上反而沒多少雪痕,只是稍微有些泥濘。
大概三個時辰之後,差不多到了晌午日中,車隊就即將抵達黎陽,距離黃河岸邊,已經不足五六里。此時霧色已十分稀薄,遠遠的還能看到不少漢軍旗幟。
王凌見時機已到,便互相左右看看,跟各路將軍使了個眼色,眾人會意,便紛紛策馬向前,開始迅速靠近到司馬懿的馬車邊上。
因為受降有規定,司馬懿不能帶太多親衛,所以諸多親衛很快就被隔開。
“你們稍微遠些,我們有些事與大都督相商。”
王凌說道。
親衛們互相看看,司馬懿聽到外面的動靜,見眾人圍攏上來,心裡有計較,便擺擺手示意親衛們走遠一點。
等他們走後,王凌賈逵郭淮田豫牽招等十多名將領就靠近到馬車邊上,司馬懿說道:“何事?”
郭淮說道:“大都督,我們其實很擔心,漢軍會不會請一出鴻門宴?”
“呵呵。”
司馬懿笑了笑,擺擺手道:“伯濟多慮了,我們願意投降歸順之事,已經傳遍三軍,世人皆知,諸葛亮若真這麼做,豈不是失信於天下人?”
“是倒是”
賈逵湊了過來,吸引了司馬懿的注意力,說道:“可是大都督,王凌說,諸葛亮只向漢朝請奏了大都督官職,我等卻是.”
司馬懿早就知道他們會這麼問,心裡有了腹稿,安撫他們說道:“諸位放心,待會祭祀大河之時,我會向諸葛丞相為諸位請封,難道諸位信不過我嗎?”
“自然不是,可就是有些.”
郭淮和王凌賈逵三個人在司馬懿馬車右側,其餘諸將則在司馬懿馬車左側。
漢朝的馬車並不是像明清時期馬車有個封閉式車廂,而是敞篷式,上面就一把傘,所以諸將其實離司馬懿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