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攻打甘寧,若是能擊敗甘寧的話,便可以提振士氣,然後再退回來防守?”
張昭也回過味來。
陸遜點頭說道:“正是,而且擊敗甘寧之後,關羽亦不敢輕舉妄動,必然準備周全了才會來進攻建業。此時吳侯可以立即向諸郡徵召士卒,抽調兵馬來防守,如此江東尚有生還的可能。”
出城決戰,先破其前軍?
眾人思索。
就連孫權也漸漸冷靜了起來,開始考慮這個提議是否正確。
因為他們發現,陸遜說得好像有些道理。
在敗軍之際,最關鍵的就是要打一場勝仗,提振士氣,才能夠有所作為。
昆陽之戰的時候,劉秀依靠的也並非是隕石,而是先告訴綠林軍們,他們主力已經拿下宛城,大軍即將北方馳援昆陽,讓士兵們振作起來。
當時宛城確實已經被破了,但綠林軍主力還在休整,訊息也並未傳到昆陽,所以劉秀完全是在謊報軍情,強行提振士氣。
不過這種辦法短期內奏效,長期援軍遲遲未到的話,必然令士氣大跌。
因此必須要有一場大勝。
劉秀就親率步騎千餘人,與王邑派出來的數千人交戰,並且親自斬殺敵人數十,取得了初戰的勝利,大大振奮了士氣。
之後又帶著三千人,與王邑親自率領的一萬多人馬交戰,斬殺王尋,順勢大破王莽軍隊。
曹操也是如此。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派顏良為先鋒,直取白馬。
曹操親自領兵北上,於白馬阻擊顏良,關羽萬軍中衝入敵陣,一人一馬一刀,在無數士兵保護下,將敵人上將軍顏良斬殺,取首級而還,取得了初戰勝利。
之後他就退回官渡,與袁紹對峙。又率領五千騎兵,奇襲烏巢,燒燬了袁紹的糧草,最終大敗袁紹,吞併了整個北方。
所以陸遜說的是對的,如果要想勝利,就必須先提振士氣。
還有什麼比一場勝利更能提升士氣呢?
最重要的是。
關羽似乎託大了,派出先鋒甘寧只領一萬人封鎖秦淮河。
但孫權手裡的兵馬還有一萬多人,而且還有部分未參戰的船隻,兵力上居然對甘寧呈現出一定優勢。
因此若是阻擊甘寧,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這裡,眾人亦是覺得陸遜說的好像很有道理,於是紛紛建言道。
“吳侯,伯言說得不錯,若要守住建業,必須提振士氣,唯有打敗甘寧,士氣才能振作起來。”
“是啊,恰好那甘寧不過一萬人,他必然不會料到我們敢出城交戰,若是趁夜偷襲,必能夠擊敗他,令士氣高漲。”
“不錯,吳侯,這確實是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辦法。《孫子兵法》有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我等新敗,正需要敢戰的勇氣。”
眾人紛紛勸諫。
孫權咬牙說道:“好,就依伯言所言,此戰,我拜伯言為都督,江東兵馬,俱交予汝,汝屆時領所有兵馬出城,與甘寧決一死戰!”
陸遜拱手沉聲道:“遜,必不負吳侯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