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是一處大戰場,敵我勢力犬牙交錯,土山和船隊星羅棋佈,大量南陽軍的小船穿梭在土山之間,互相不斷射擊。
而沈晨他們抵達的時候剛好處於三座土山的包夾之中,要想過去就必須把上面的曹軍士兵殺乾淨。
“哼!”
沈晨看了眼不遠處站在土山邊緣,正不斷彎弓搭建的曹軍,冷哼了一聲,伸手對親衛道:“拿我弓來。”
周圍親衛拿著盾牌保護著他,甲板上士兵們紛紛跑到了一層和二層的女牆邊緣,同樣開始射箭。
親衛將揹著的一把二石強弓遞在了他手裡,同時奉上了一支利箭。
沈晨感受了一下風速,現在正在刮東南風,他們的方向也恰好是從東南方往西北方進攻,因此處於順風的狀態。
遠處那土山距離三十多丈,其實不是很遠,但曹軍的土山都有兩三丈高,居高臨下,佔了地利。
要想從下方射到三十多丈外的高處,還是比較困難。
然而沈晨彎弓搭箭,稍微點了點提前量,然後調整角度,瞄準了遠處土山上一名正在不斷呼喝著士兵的將領頭部。
“嗡!”
“嗖!”
先是弓弦響動,緊接著破音穿空。
那箭支在空中劃過了一道絢爛的弧度,然後開始墜落,極為迅猛地向著那將領射去。
那名曹軍將領還在指揮士兵防守,因天色本來就暗,再加上敵我士兵都在射箭,空中不斷來回著箭支,他並未察覺到有一支箭直奔他而來。
等他發現的時候,那箭倏地如流星墜落,徑直射中了他的胸口。
“啊,噗嗤!”
將領慘叫一聲,往後退去,連胸口的札甲都沒有保護住他,破甲箭頭竟入了一寸,剛好射穿了他的胸腔。
“可惜。”
遠處射程看到那將領是捂胸倒下,沈晨咂咂嘴一臉惋惜。
他明明瞄準的是脖子來著.
不過效果也達到了。
那將領被射倒在地,受了重傷,指揮系統同時陷入一片混亂。
周圍的南陽軍立即一擁而上,一頓亂射,然後衝上去佔領了那片土山,再開始向西北方向繼續推進。
很快旁邊的幾個土山近千名曹軍就被肅清一空,船隊駛到了曹洪那片較大的土山上。
沈晨站在甲板上,遠眺那邊,鬥艦慢慢靠近,雙方距離二十多丈遠。
“曹洪,投降吧!投降,免你一死!”
他如是說道。
有朋友說上一章降智,理由是沒必要把荊州的軍隊調走,直接找藉口跟孫權開戰就行,沒必要打爛荊南,還說就算荊州很多軍隊,孫權也肯定會出兵的,因為這符合他的利益。
我解釋一下,首先是荊州軍隊的事情,歷史上劉備比現在弱多了,孫權也是猶豫很久,一直到二爺去打樊城,後方完全沒軍隊了,才敢出兵。現在出兵都算是很牽強了,不把荊州軍隊調走,給他幾個膽子他都不敢行動,除非我真像那位讀者說的,強行給孫權降智,讓他去硬送。
其次是古代講究師出有名,劉備討伐曹操的理由是衣帶詔,打孫權該用什麼藉口?麻煩各位想想怎麼才能師出有名。
至於把荊南打爛這個問題,孫權是不會打爛荊州的,他要荊州地盤,要的是實力發展,劉備和劉璋在益州打了一年多,益州也沒有被打爛。諸侯需要百姓,除了曹操,沒有人會傻到把自己需要的生產資料毀滅掉,除非孫權有病。
最後就是孫權出兵符合他三分天下的利益,那按照這位朋友理解,鷹醬搞事不符合大毛利益,大毛就應該核平了鷹醬?
打得過劉備能得荊州出兵才符合孫權利益,打不過就是自取滅亡,這麼簡單的道理不用我教吧。
我只能說朋友你是對的,或許需要邏輯,現實不需要,歷史若真這樣,荊州還有十幾萬大軍的時候,孫權也許真會出去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