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繡分別之後,沈晨又立即趕赴比陽。
甘寧屯兵於此。
他如今麾下已經有將盡七千人馬。
若不是怕被劉表猜忌,這個兵力甚至能突破到兩三萬。
能夠養得起多少兵馬,取決於自己的地盤有多少耕地,有多少人口。
秦漢時期,往往要二十到三十名農夫,才能供養一名戰兵。
現在沈晨實際控制了兩個縣,一個新野,一個比陽。
在官渡之戰前夕,劉備南下的時候,新野有十餘萬百姓自願跟隨,這說明新野實際百姓數字遠遠高於十萬。
再加上比陽,以及當初在俘虜汝南、南陽黃巾人口時,分配給新野和比陽的黃巾屯戶,兩縣人口加起來,早就超過三十萬。
更重要的是,光黃門亭一地,以三萬人口,耕種了二十萬畝土地,透過漚肥技術,產出大大增加。
以當時粟麥交替種植,平均每年畝產六七石來算,增產2030%,再刨除掉百姓需求,黃門亭這三萬人產年能達到七八十萬石,不比曹操用數萬汝南黃巾屯田少。
所以目前不管是甘寧還是沈晨,都存糧極為充沛,如果大量徵兵的話,以現有約六百萬石的存糧,足夠徵五萬大軍,三年半之用。
只是沈晨知道,劉表雖然看似宅心仁厚,實際猜忌之心極重。
不猜忌沈晨的原因在於他和鄧洪捆綁在了一起,鄧洪娶了蔡氏,被他看成了自己人,因而才任由沈晨折騰。
換成歷史上的劉備,到新野之後就有大量豪傑前來依附,引得劉表懷疑。後來蔡瑁蒯越陰謀計劃在筵席上將劉備暗殺,不排除就是劉表在背後示意。
因此沈晨是不可能大量擴充兵馬,何況擴充兵馬不止是糧草那麼簡單,武器裝備、帳篷物資、兵員訓練、紀律整頓都是問題。
所以現在沈晨是以少量精銳為主,黃門亭士卒就是往最精銳的特種部隊方向去訓練,講究小隊配合,兵員素質一定要高,紀律性要強,兵在精而不在多。
到達比陽之後,二人聯合兵馬,浩浩蕩蕩北上。
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正月春天,沈晨和甘寧的軍隊,就已經到達了堵陽,兵鋒直指葉縣、昆陽等潁川腹地。
這個時候曹操其實並沒有在官渡,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
首先是去年年末爆發的衣帶詔事件,雖然已經平息,但給他造成了很大的政治餘波,孔融等大批保皇派意識到曹操的真面目,開始給他拖後腿。
其次是劉備奉衣帶詔襲殺車胄,屯兵小沛,大量豪傑前來歸附。曹操不得不親自東征,將劉備打敗,逼得他逃亡北方投奔袁紹。
袁紹這個時候還不知道衣帶詔的訊息,但他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派先鋒顏良文丑分別進攻白馬和延津。
曹操破劉備之後,又馬不停蹄北上救援,目前人還在黃河沿線,與顏良文丑在黃河渡口對峙。
也就是說,沈晨從建安四年年底出發,到正月兵進南陽的時候,曹操人還在處理剛剛因衣帶詔而逃跑的劉備,顏良文丑還沒有死,正在進攻白馬和延津。
但這個時候沈晨也做不了別的了,因為他被堵在了堵陽過不去。
曹洪佔領了葉縣,據城而守,根本不可能給他透過南陽盆地到豫州,所以雙方目前正處於對峙狀態。
就這樣對峙了一個多月。
到二月份的時候曹操已經攻破了劉備,趕到了黃河進行白馬之戰。
大概是到三四月份的時候,才利用關羽斬顏良解了白馬之圍,以荀攸之計誅文丑,開始退兵至官渡。
而沈晨依舊在堵陽不能前進。
歷史上這個時候張繡投降,曹操派曹洪駐守宛城防備劉表。
但現在張繡沒有投降,所以曹洪一直駐紮在葉縣,他的身後還有駐紮於豫州的滿寵和李通。
漢代堵陽就是後世的南陽方城縣,看地形就知道了,方城與葉縣之間,有一條巨大的峽谷,峽谷兩側都屬於伏牛山山脈。
而後世的葉縣跟漢朝時候的葉縣地理位置不同,漢朝的葉縣剛好卡在了這條峽谷中間,大概位置為後世的方城獨樹鎮,雖然這條峽谷極為寬闊,南北寬二十公里,可葉縣是必須攻破的一道坎。
如果繞開葉縣直奔豫州,曹洪從背面進攻,李通和滿寵正面防守,再加上鎮守許都的李典、夏侯淵、荀彧的援軍,很有可能讓這支軍隊直接葬身於汝南或者潁川。
所以從戰略角度上來說,沈晨必須拔掉葉縣這顆鑲嵌在南陽門戶的釘子!
只是冷兵器時代沒有熱武器,攻城難度極大,像呂布圍攻劉備的小沛打了大半年,袁紹圍攻臧洪一年,曹操攻打下邳打了三四個月,要不是呂布部將叛變,再打個半年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