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在曹操離去之後,到了第二日也準備撤離。
他當然不知道此時剡縣內陶謙派了劉備過來探察情況,所以幾乎沒什麼防備。
倒不是曹仁不謹慎,而是他跟著曹操打陶謙像是打孫子一樣毫無壓力。
當時都說丹陽出精兵,陶謙是丹陽人,只信任同鄉,因此招募了大量丹陽士兵,由親信將領中郎將許耽統領。
結果彭城一戰,在曹操與陶謙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曹操大敗陶謙,將他的主力部隊盡數殲滅。
所謂的丹陽兵在曹操的青州兵面前不堪一擊,這樣的戰果自然也讓曹仁看不起陶謙的實力。
而且曹操在離去之前也說過,正常情況下,他們忽然毫無理由撤兵,陶謙肯定會懷疑這是誘敵之計,因此曹仁想當然以為陶謙不會出來。
於是在曹仁大軍出了襄賁,往北準備向蘭陵方向撤退的時候,忽然斥候焦急來報,說陶謙追兵已至,已經離後軍不足十里。
當時曹仁還在指揮撤退計程車兵按照秩序前進,命令各部眾營將大搖大擺地從襄賁北門離開,前後以正常行軍出發。
這樣的佈置是很常規的行軍方案,前軍開路,中軍主力與前軍相隔個十幾裡,後軍負責殿後。
但曹仁沒想到陶謙會追來,所以前中後三軍的距離並不遙遠。
陡然聽聞陶謙追來的訊息,曹仁大驚失色,不過作為後來的曹魏名將,他又很快鎮定下來。
因為曹仁思索後認為這可能是陶謙試探性進攻,應該不是大規模軍隊來襲,於是下達命令道:“傳我將令,後軍變前軍,與我迎敵。”
“是。”
傳令兵立即前去傳達指令。
同時曹仁又讓前軍繼續前進,自己帶了一部分中軍,加上後軍總計兩千人斷後。
他認為這些人足夠將陶謙擊退,到時候陶謙試探出他們確實是打算真的撤退之後,他再於蘭陵設伏,大敗敵軍,便能夠讓曹操安然應對呂布。
下達了指令之後,曹仁就帶著親衛往後方移動,來到後軍,觀察地形,就看到這裡是襄賁縣西北方向約十餘里的一個鄉亭。
北面因為靠近尼丘山而多丘陵,有村莊棲於山腳,如今村人早已逃難去了,剩餘的人多被殺死,已然殘破。
南面則是一些田土、小河和森林,農地阡陌縱橫,竹林影映,小橋流水,田園也都已經荒蕪。
曹仁認真檢視了一下地形之後,認為這裡看似地形狹窄,但實際上還挺開闊。
因為除了小河以外,兩邊田地和村莊都能夠走人,堅守官道肯定不行,敵人可以左右包抄過來。
所以他認真思考之後,目光注意到不遠處的森林,心裡有了主意。
徐州地形一片平坦,這裡因為臨近尼丘山脈才有些不是很高的丘陵小山,且靠近城池,官道兩側都是人煙比較多的鄉亭村莊,想利用地形設伏不太可能。
但曹仁覺得陶謙的兵馬都不過是酒囊飯袋,嚇唬一下就行了,沒必要真打,真戰的話如果擊退敵人,反而會讓陶謙起疑心。
因此他決定故意虛張聲勢,在林間埋伏一些人馬,等敵人靠近後立即鼓譟聲勢,佯裝伏兵。
這樣嚇退陶謙兵馬之後,他們立即退入蘭陵,等他們離開,陶謙的人肯定會來查探情況,知道他們是佯裝的伏兵,必然以為他們是真的倉惶逃離,選擇繼續追擊。
到時候再回頭猛攻,大敗敵軍,則必讓陶謙心驚膽戰而不敢前來,到時候就能夠解決曹操腹背受敵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