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一連兩天,教會和偵探社的馬兒感覺都跑瘦了一批,人更是一個個地連軸轉,
不過如果只論“應急處置”的部分,偵探社應該算是拿了個高分。
光明教會透過派席爾牧師安排放置的那些封印物,被一件件確認回收,然後秘密運往大教堂,
最後活躍的一批同夥和幫兇則被順藤摸瓜,殺人放火、參與配合的,基本就是按照“通緝犯”的規格進行處理,能抓就抓,抓不住的寧願打死也儘量不放跑。
而涉及到的一些教會人員,也一個個悄然從崗位上被調離,有些是暫時的,有些則估計再也回不去,後者情況好一點的是“降級使用”,比較倒黴的傢伙則可能還要“進去”,
這裡邊正兒八經的“光明異端”其實約等於零,至少目前沒有實錘的證據,但看在派席爾牧師的面子上“幫忙做點事”的人卻不少,也很難說那些事到底符不符合教會的管理規則。
如今活下來的那個帶血管和神經的大眼珠子,經過韋恩的初步確認,感覺裡邊應該是麥肯·瑞夫之前的那個“壞人格”,
這傢伙現在混合了派席爾牧師的一部分記憶,但思維似乎已經變得不是很清晰,運轉時間和思考強度也有限,智力水平看起來就在“智慧生物”和“生猛海鮮”兩個檔位上左右橫跳。
韋恩趁機套了不少情報,順便暗自打定了主意,只要發現這傢伙說謊,那就直接處理掉,畢竟偵探社現在養的寵物已經夠多了,多一個需要泡水養在瓶子裡還得喂生肉的玩意,那肯定還是不如直接宰了換非凡材料省事,
可惜這傢伙到底是沒給韋恩機會,儘管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回憶起來”,有些事情也只能挖出片段,不過它說出來的那些事情倒也靠譜,於是就只能暫時先養著,還得防著彼得沒事就偷偷伸出它的大長腿往瓶子裡邊撈。
查案簡單,偵探社只要透過事實把情況反映出來就可以,剩下的就是教會該頭疼的事情了。
話是這麼說,可是作為被指名負責調查的人員之一,韋恩也得參與撰寫這次事件的調查報告,
這反而才是最讓人頭大的事情,說不定一個不小心,大教堂那邊的評分標準就會變成“去掉一個最高分,然後再算平均分”。
其中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核心點就是,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一晚上的幾把火又鬧得市民們議論紛紛,雖然“罪行都歸罪犯們”是沒錯,不過把責任全都丟到死人的頭上,合適嗎?
韋恩本來還挺不介意把事情鬧大的,什麼提利爾牧師、巴齊尼牧師,還有那個科恩製藥,誰都別想躲,都給我過來背鍋,
但是給寄生在麥肯·瑞夫身上的派席爾牧師這麼一鬧,韋恩反而覺得自己要認真掂量一下才行了。
就拿這次出事的派席爾牧師來舉例,區區一個學院教堂的牧師,升又升不上去,權柄也僅限在學院裡,禮貌一點,就算不說他是“小角色”,那他也跟一般意義上所謂的“大人物”不沾邊,
可是如今南方的牧師們,有相當的一部分都是各路大家族出身,能量並不完全來自“牧師”的身份和頭銜,派席爾牧師還有一個私人身份是“藥劑專家”,受過他幫助的人可不少,
他在“光明異端”的身份幾乎在明面上被做實的情況下,都能拉出一幫人來為他拼命,其他的一些牧師恐怕就更是不得了。
韋恩倒是不介意給人遞刀子,不過在仇恨不夠大的情況下,感覺又好像沒必要親自上去捅,
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的時候,一大堆神仙都跑得很衰仔,恐怕只因為鬧的是“天宮”,等到取經路上的時候,真要一對一掏傢伙了,有些神仙就有本事派個小妖來都能讓猴子腦殼疼。
比如說偵探社平時的運營,那就算是韋恩他們自己的“取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