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庶長奐領命,大步走出秦宮,召集本部人馬,前去追趕。
秦王見庶長奐回來,忙道:“追上了嗎?”
“臣,追到函谷關之時,齊人已經出關。”庶長奐請罪道:“臣,無能。”
“你抵達函谷,已是深夜。”壽燭問道:“按我大秦律,未聞雞鳴之聲,不會開關放行。”
“臣問了函谷守將。守將說不知為何,雞鳴四起,他們不得不開關放行。”
壽燭又道:“出關之人,可有齊人的名字。”
“出關之人,察看了王上放行的國書。他們確定無疑,方才放行。他們放出去的是一隊商旅,文書上並沒有田文的名字。”
秦王聞言,抱有一絲希望,“齊人歸國,函谷關是必經之路。難不成齊人沒有東出函谷,還在秦國境內。”
壽燭道:“齊人歸國,東出函谷是一條路。其次,齊人也可以南下武關,繞道楚國。亦或者齊人從河西,渡大河去趙國,經趙歸齊。”
秦王忙道:“還不趕快分兩路人馬,去捉拿齊人歸來。”
庶長奐道:“王上,齊人已經出關。”
秦王問道:“你為何如此肯定。”
“臣率軍連夜追趕至魏、秦邊境。曾和一隊人馬交戰。”庶長奐道:“臣從那些人口中得知,齊人正是以商人的名義出關。齊人還說…”
秦王怒道:“齊人說了什麼。”
庶長奐道:“舉兵伐秦,一雪前恥。”
“寡人婦人之仁,放了齊人,為秦國引來大禍。”
一人急色來報道:“王上,不好了。齊人送給王上的狐白裘不見了。”
秦王喝問道:“寡人將狐白裘放在府庫,怎會憑空不見。”
“臣責問了守衛府庫的將士。他們在前夜聽見狗吠之音。”
“宮中,怎會有狗吠之音。”
壽燭問道:“靖郭君為何要冒風險,盜竊狐白裘。靖郭君之舉是為了什麼。難不成靖郭君是捨不得狐白裘,還是想用狐白裘行賄賂。”
秦王聞言,冷靜下來想了想。昨日夜飲,燕姬替齊人說話。想必是齊人盜竊狐白裘,是為了討好燕姬。燕姬得了齊人好處,故而幫他說話。秦王吸了一口氣,冷聲道:“寡人總算明白了。”
壽燭問道:“王上明白了什麼。”
秦王若是將此事說出來,不僅對燕姬不利,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威嚴。這件事,秦王無論如何也不能公開說出來,“齊人先以狗盜之徒盜取狐白裘;又以雞鳴之徒,騙開函谷關;再用能人,模仿寡人的字跡,騙過了函谷關守將。”
壽燭道:“王上之言,不無道理。”
秦王感嘆道:“齊人身邊匯聚各種各樣的人才,不乏雞鳴狗盜之徒。今日之事,足以證明,齊人當真了得。寡人總算相信,齊人是大才之人。秦國沒人比得過他。”
庶長奐問道:“齊人是大才之人,為何不為王上排憂解難。齊人為何不在秦國施展才華,讓天下人知。”
“齊人是怎麼想的,寡人不能得知。但齊人有意在寡人面前隱藏不漏,這是為何。”秦王臉色慘白道:“齊人之舉,莫非是為了攻伐秦國。”
庶長奐見秦王臉色慘白,問道:“齊人有膽來攻我國?”
“齊人入秦,身居高位,無為而治,甚至是裝傻充楞。就是為了刺探秦國的秘密。齊人以欺詐之術,進獻寡人。他們的目的就是想寡人扣押楚王,導致秦、楚交惡。寡人扣押楚王,便會失信諸侯,也會令天下人群起激憤。”秦王越想越害怕,涔涔汗水直下,“齊人歸國,必會禍亂秦國。不好,寡人上了齊人的當。”
壽燭道:“王上休要慌亂,事情還沒有壞到那一步。齊國攻秦,就要借道三晉。三晉豈會借道給齊國。縱使三晉借道,齊國提兵遠征,秦國何懼。”
“不錯。”秦王拾起心中的慌亂,鎮定道:“寡人東伐韓、魏,三敗楚國。寡人也想知道,究竟是齊國強,還是秦國更強。齊人東來,秦國何懼。”
……
中原諸侯,傳聞秦國是虎狼之國,有去無回。
齊人聽聞靖郭君去了虎狼之國,還能平安歸來,都倍感好奇。齊人皆想一睹靖郭君的風采,也想知道靖郭君在秦國這段時間裡經歷了什麼。
秦國是怎樣的國家,對於齊人來說十分陌生。齊宣王時,秦人借道韓、魏挑釁齊國。桑丘一戰,齊國重創秦人,保住了齊國東方第一強國的地位。
齊宣王趁著燕國大亂,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眾,不足六十日吞併燕國。齊國的聲望,達到鼎盛。秦國見齊國精銳盡在燕地,聯合韓、魏,向東討伐齊國。濮水一戰,齊國落得大敗。齊人咒罵秦人行事卑鄙,也想著有一日攻秦雪恥,捍衛齊人的尊嚴和榮譽。
靖郭君歸國的訊息,迅速在齊國散播開來。靖郭君在秦國的經歷,也被諸子百家以各種文學傳唱。一時間,靖郭君的事蹟,人人盡知。
齊王田地得知靖郭君歸國,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田和等人,語調不滿道:“靖郭君,還真有手段。竟然能從秦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