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朝會,趙文、趙俊、趙炤等宗室大臣來到公子成府邸。名義上是看公子成,實則是為了試探公子成口風。公子成也明白這幾人的來意,安排酒宴招待他們。酒過三樽,趙文替公子成叫屈,數落君上的不是。
公子成自飲自酌,始終不發一言。
趙俊低聲道:“大司寇,你知道換地之策是誰獻給君上的。”
眾人說了這麼多,這句話才是公子成最想要聽。公子成送在唇邊的酒樽停了下來,問道:“是誰。”
趙俊道:“樂毅。”
“樂毅。”公子成停頓少許,雙眸的光芒有些暗淡,隨後一揚脖子喝盡了杯盞之中的美酒。
趙文、趙炤聞言,相顧一看,茫然道:“樂毅是誰,怎麼都沒聽過。”
趙俊盯著在一旁喝酒的趙襄,問道:“中尉大人,樂毅是誰,你應該清楚吧!”
趙襄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趙俊聞言,有點失望,無奈指了指他,譴責道:“樂毅和樂池是同族之人,皆是魏國名將樂洋的後裔。中尉大人,你竟然不知道。”
公子成道:“樂氏一族的人。”
趙俊答道:“樂毅的事情,我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樂氏一族的後裔。”
“你們不說,我倒是忘了一件事。”趙爵拍了拍額頭,補充道:“我記得趙英曾經說過,有位叫樂毅的少年,給他獻上計策。我軍才會在藺城、離石,相繼淪落。陽邑守軍,不但沒有被秦人的陣勢嚇到,反而同仇敵愾。我們才會取得不歸谷大捷。”
趙文隱隱之中有點印象,也道:“收復離石、藺城,趕走秦人。趙英也對我說過,是一個個少年獻上的策。我軍翻越重巒疊嶂,繞道大河上游,燒燬秦軍浮橋。秦軍因為歸路被截斷,軍心大亂。若不是秦將贏疾,兵行險招,借道魏國,回到秦國。秦國出征的十萬將士也怕會葬送在趙國。沒想到你們說的那個少年,竟然叫樂毅。”
趙襄頭疼道:“你們知道的事情,比我還多。我這個中尉當得有點不稱職啊!”
趙文頂了一句,“你啊!少喝點酒,多出點力就行了。”
公子成讚許道,“樂氏一族,向來能征善戰。樂毅如此年少,便有如此作為。他日,大有可為啊!”
趙爵趁機道:“大司寇,我們要不要將樂毅招攬麾下。”
“樂氏源於春秋大國宋國,是宋國王室後裔。血統純正高貴。”公子成放下酒樽,又道,“樂氏一族向來有傲骨,他們只會忠君,不會忠於某人。魏國名將樂羊就是忠君的典範。”
趙爵問道:“樂羊有什麼可取之處。”
“魏國能臣名將頗多。魏文侯為什麼會拜樂羊為將,攻伐中山。”公子成面對眾人,“一是魏文侯用人不疑。二是,樂羊能征善戰,且十分忠於主君。樂羊在攻打中山國之前,樂羊之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將。中山君下令殺其子,烹成美食,送給樂羊吃。以此達到,擾亂魏國軍心。樂羊為表忠心,坐在軍帳之內端起肉羹吃了起來。樂羊食子之肉以表忠心,可惜啊!魏國廷臣說他,連兒子的肉都敢吃,天底下還有什麼是他不敢吃的。樂羊以武力攻打中山國,三年而克。魏文侯雖然獎賞樂羊的戰功,將其封在靈壽,但卻認為樂羊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一代名將,也就在中山國鬱鬱而終。”
趙文道:“魏國名將樂羊食子,吳起也殺妻求將。可惜啊!這兩人若是能被魏武侯重用,魏國也不至於淪落至今。”
公子成道:“魏國國力扶搖直上,能夠成為中原霸主,離不開魏文侯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可惜,魏文侯後代子孫,皆沒有他的胸懷。否則,天下事,應該是魏國說了算。”
趙爵叫苦道:“先來了一個齊人,又冒出來了一個樂毅。趙國的朝政被外姓人把持。以後,我們還能在趙國立足嗎?”
公子成道:“君上得了一個齊人,趙國朝局大動。如今又多了一個樂毅。趙國的大殿能否有諸位的影子,你們自己也好好想想。”
齊王田闢彊以田和為使,出使趙國,負責換地一事。田和是齊國的大司馬,齊王以他為使,出使趙國邯鄲,足以見得齊國對於換地之事,勢在必行。田和來到邯鄲,面見趙君,商議換地之事。
趙君心中也想交換疆土,但他為了多爭取利益,也不願過多表露心聲。經過兩國反覆協商、退讓,最終齊、趙兩國達成了交換土地的協議。田和離開邯鄲時,唇角露出詭譎地笑容。他想,趙國得到河西,又將會如何治理。有了河西這個隱患,燕趙兩國還能和睦相處嗎?
換地成功,激發了趙雍的鬥志。於是,找來樂毅,大肆表彰。樂毅也不居功,只說是君上的恩德。
趙雍問道:“寡人已經和齊國交換土地,是否應該著手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