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稠心想,以後還會有機會嗎?然而,趙國三十萬大軍不可不防,嘆道:“撤軍吧!”
齊國濮上之戰失利的訊息,傳到燕國。燕國境內爆發大規模驅逐齊人的運動。隨後,中山國突然撤走大軍。齊將匡章也難以控制燕國的局勢。三日後,齊使田鞅來到燕國,傳達了齊王撤軍地命令。然而,令田鞅意外的是匡章早已經做好了撤軍的準備。田鞅這才心服口服,王上為何將討伐燕國的重任交給匡章。
匡章撤軍前進入燕宮,面見姬平,“王上,告訴你一件事。”
姬平忙道:“叛軍打進來了嗎?”
“不是。”
“寡人糊塗了,有將軍在。叛軍怎能打進來。”姬平問道:“將軍有何事。”
“今日,我國來使。齊王召我回去。燕國的大事,以後靠你了。王上多保重。”
姬平聞言臉色慘白。匡章歸國這個訊息,比叛軍攻入城內還要嚴重。以致於對方後面說了什麼,姬平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匡章見姬平沒開口說話,連問了幾聲。姬平回過神來,忙道:“將軍真的要走嗎?寡人離不開你。”
“濮上之戰,我國敗給了秦韓魏三國。吾王召我回去,準備和秦韓魏三國再次開戰。走之前,特來告知王上。”
姬平失落道:“將軍走了。燕國怎麼辦。寡人又該倚靠誰。”
“燕國靠王上。”匡章道:“君令不敢違,王上,外臣告退。”
匡章撤軍,燕趙聯軍舉兵攻入薊城。由於,姬平邀請中山國、齊國進入燕國討伐逆賊子之。然而,齊、中山兩國滅了子之,大肆掠奪燕國的財力。燕國宗廟被毀,祭祀寶鼎也被遷往他國。燕地之眾,四處逃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燕都軍民不僅恨齊人、恨中山人,也恨姬平。燕趙聯軍兵臨城下,守城將士絲毫不抵抗,開啟城門迎接燕趙聯軍。
姬職兵不血刃,進入薊城。一大隊身穿鐵甲的將士,湧進宮中。拔出長劍,指著姬平。姬平不為所動,閉著雙眼,坐在王位上。忽然,甲士讓出一條路來,一位十幾歲的少年走了進來,眾人跪拜道:“王上。”
姬平知道這些人不是稱呼他為王上,睜開雙眼, “你來了。”
姬職道:“是的,我來了。”
姬平目視著他,問道:“我該叫你叔叔,還是喊你燕王。”
姬職問道:“你做的事情,還有臉叫我叔叔。”
姬平沉著臉答道:“你贏了,可以教訓我。如果我贏了,你有資格教訓我嗎?”
“一開始你就贏不了。”
姬平怒色道:“王位本來就是我的。父王糊塗才會把國家禪讓子之。我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錯了嗎?”
“你憑藉自己雙手取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當然沒錯。”姬平罵道:“你邀請齊國、中山國就是大錯。”
“子之勢大,我不是他的對手。”姬平臉色猙獰,十分難看,“我邀請齊國、中山國幫我何錯之有。”
“你邀請齊國、中山國不僅是錯了。簡直是大錯特錯。”姬職也按捺不住情緒,“讓國之事,姑且不論是對還是錯。但這屬於燕國內政。齊國、中山國不是幫助你滅子之,是為了滅燕國。你邀請外國,滅了自己的祖國,這不是錯嗎?”
“你贏了,說什麼都可以。你自然可以站在這裡教訓我。如果沒有你,燕國早已經是我的。如果是我讓燕國復興,傲視天下諸侯。如果是我開創了燕國盛世繁華。”姬平咆哮道:“百年後,誰會在意這些。誰會說是我錯了。”
“原來在你眼中,你會成為燕國振興之主。”姬職冷笑道:“齊人、中山人在燕國做的一切,你難道還沒明白。”
“齊人、中山人毀我宗廟社稷,掠我民財。這些,我何嘗不知道。”姬平滔滔不絕道:“如果我有機會成為燕王。誰敢斷言,我就一定不能成為一代明主。我不但會振興燕國,以報齊人、中山人施加的恥辱。我還會領導燕國成為天下之主。”
“如果這就是你的想法,你就一敗塗地。齊國、中山國是為了亡燕國而來。沒有我,你也得不到王位,更不能擁有燕國的江山。”姬職道:“燕國是姬姓一族的天下。你不愛惜自己的國土,愛惜自己的子民。燕國對你而言,又是什麼。你邀請他國滅了自己的國家,屠戮自己的子民。試問你這樣的人能成為一代英主嗎?”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周平王勾結外敵,攻破鎬京,殺了自己的父王和兄長。但他讓姬姓的天下,延續了數百年。”姬平道:“後人可有把他當成亂臣賊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武王伐紂建立的赫赫千秋偉業,姬姓男兒何其自豪。”姬職道:“正因為周平王勾結外族,攻破鎬京。他得位不正,全天天下諸侯不服,導致禮崩樂壞。曾經顯赫高貴的姬姓男兒,才會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你贏了,說什麼就是對的。你輸了,就輪不到你來教訓我。”姬平指著王位,“我不死,你也不能坐穩這個位置吧!”
姬職道:“沒有天命,這個位置不是誰都可以坐的。”
“你的意思就是說自己有天命。”姬平慘笑道:“如果上天眷顧我,我也會用同樣的話來訓斥你。”
“你已經沒有機會。”
“你要王位,拿去便是。我也無臉苟活在這個世上。叔叔成為了大王,我還沒有恭賀你。”姬平齊聲,拖著長劍往前走去。眾人見狀,拔出長劍,擋在姬職的前面。姬平眼神充滿不屑,“你贏了。我送你一件禮物可好。”
“你要送我什麼禮物。”
“我的生命。”姬平舉起長劍,刺入胸膛, “這下,你滿意了吧!”
姬職召集文武大臣,設壇祭告山川大河,緬懷先祖,紀念為國戰死的將士。燕國曆經磨難,千瘡百孔,再次復國。姬職登上高壇,泣道:“願先祖保佑,燕國國祚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