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魏楚燕五國攻秦不利,隨後修魚、觀澤,魏國再敗。魏國國內民憤滔天,所有矛頭指向公孫衍。魏王嗣不堪國人重壓,選擇與秦國求和。秦國答應魏國求和,但是有一個條件…驅逐公孫衍,立田需為相。公孫衍明白,秦王駟和張儀忌憚他,不會讓他留在魏國。魏國也沒有他立足之地。公孫衍也知道自己走後,魏國國政,將會被秦國干涉。他辛辛苦苦倡導的合縱攻秦,也將會付之東流。為了不讓秦國計謀得逞,公孫衍在離開魏國之時,向魏王嗣建議,以田罌之子田文為相。魏王嗣也不甘心被秦國掌控,派人前去齊國,邀請齊相田罌之子田文入魏為相。
田文入魏為相,為了齊國的利益,必將會抵制秦國。齊相田罌,也會改善和魏國之間的關係。公孫衍離魏走韓,聯合楚國對抗秦國。韓趙之盟也是更深地固。公孫衍雖然離開了魏國,但齊、魏、韓、趙、楚,形成了新的合縱之勢。公孫衍離魏,田需也沒有成為魏相。秦國也沒能插手魏國國政。張儀和公孫衍之間的較量,雙方打了一個平局。今,燕國大亂,齊燕趙中山四國正在燕地角鬥,無暇顧及中原之事。秦王駟和張儀看準時機,發兵攻韓。秦國攻韓,既是打破公孫衍新一輪合縱之勢,也能離間韓楚之間的關係。
公孫衍離魏,再次來到韓國,受到韓王康的信任和重用。韓王康將訓練新軍地任務,交給公孫衍負責。公孫衍為韓國訓練的新軍尚未成形,秦國便出兵攻打韓國。韓王康得知秦國出兵的訊息,召集重臣商議如何退敵。
韓王康問道:“秦國又來攻打我們,諸位有何退敵之策。”
韓鵬左右看了看,喊道:“王上,臣主張戰。”
韓王康沉思半響,又問道:“犀首,你有何意見。”
公孫衍拱手道:“臣,贊成大司馬意見。與秦國開戰。”
韓王康見公孫衍也主張戰,心裡有底,點了點頭,問道:“犀首為寡人訓練新軍,是否可以奔赴戰場殺敵。”
“新軍尚未成形。”公孫衍從容不迫答道:“但秦人來犯,可以一戰。”
“秦人欺我太甚,寡人早就不想忍了。”
韓鵬和秦國交過幾次手,自然知曉秦國的實力,提醒道:“王上,秦國之力,不可小覷。我們一邊與秦國開戰,一邊向天下諸侯求助。”
韓王康問道:“天下諸侯誰會來救我。”
韓鵬答道:“趙國。”
“趙國和秦國打了三年。秦國攻佔趙國中都、西陽。秦將贏疾渡過大河,攻佔趙國離石、藺城等地。趙國雖擊退秦人,收復失地。但趙將趙莊、藺興等人也為國戰死。秦趙一戰,趙國付出了慘重地代價。然,趙國危難之時,寡人不曾派兵相救。今,秦人攻我,你讓寡人向趙國求助。寡人如何開得了這個口。”韓王康深深地出了一口氣,“退一步說,趙君不計較韓國之舉。如今,趙國正在插手燕國,與齊國相爭。趙國豈能助我國退敵。”
韓鵬想了想,又道:“王上,我們可以向魏國求救。”
韓王康搖了搖頭,“魏王將女兒嫁給秦王之子,以續秦魏之好。魏國怎會為了韓國,得罪秦國。”
大司寇韓嵩拱手道:“王上,我們可以向齊國求救。”
“你們不要忘了,我們和齊國的仇恨,不亞於秦國。三年前,秦國出兵攻我,魏趙出兵助我國共同抵抗秦國。不是齊國偷襲魏國,在觀澤打敗趙魏聯軍。三晉男兒,豈能在修魚被秦國斬首數萬人。申差等眾多將士,也不會命喪秦人之手。”韓鵬怒道:“大司寇,你難道忘了。一個月前,齊國還對我國國政指手畫腳。田闢彊揚言要出兵攻打我。一點也都不把我國放在眼中。我們寧可與秦國血戰而亡,也不能向齊國求助。”
“寡人也痛恨齊國。齊國想要吞併燕國,寡人也不答應。故而,寡人答應趙君放燕質子歸國。”韓王康也是怒火中燒,“寡人相信,燕趙兩國會聯合起來,好好教訓齊國。”
“秦國勢大,若無諸侯國來救,我國危矣。”韓相公仲侈道:“王上,我們不如向秦國求和。”
“韓相,我們怎可未戰先怯。”韓鵬厲聲道:“我們寧可與秦國血戰,絕不求和。”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韓王康正色道:“秦國要打,寡人迎戰便是。”
韓嵩見王上打定主意和秦國開戰,呼道:“難道就沒有諸侯來救我們了嗎?”
公孫衍道:“楚國。”
韓鵬疑色道:“楚國會出兵救援我國。是我聽錯了,還是犀首口誤。”
“大司馬,你沒有聽錯。”公孫衍一字一句道:“我們向楚國求援。”
韓王康也是充滿疑慮,問道:“楚國為什麼會救我國。”
“秦國滅了苴蜀巴三國。秦國對楚國已然夠成威脅。秦國要想將本土和莒蜀巴三國的土地聯絡在一起。秦國就要奪取楚國漢中郡。臣斷定,少則半年,多則兩年。秦國和楚國會有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楚國救我,便是救自己。我們派兵去向楚國求援,楚國必會出兵,遏制秦國。”
“好。”韓王康道:“犀首,寡人命你率領新軍前去對戰秦軍。”
公孫衍領命道:“喏。”